褐飞虱成虫唾液细菌蛋白的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苗雨桐

作者: 邓瑶;刘玉娣;侯茂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褐飞虱;唾液;细菌蛋白;共生菌;LC-ESI-MS/MS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772-78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鉴定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水状唾液中的细菌蛋白,了解其唾液中的细菌种类。【方法】利用双层膜夹蔗糖溶液的方法对褐飞虱成虫唾液进行收集,超滤浓缩后进行电泳,然后利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方法鉴定蛋白,与Uniprot的细菌蛋白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鉴定褐飞虱成虫唾液中的细菌蛋白。【结果】在褐飞虱成虫唾液中鉴定到22种细菌的35种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过程、蛋白的折叠和合成以及氨基酸代谢过程。这些细菌分布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3个门。蛋白种类较多来源于变形菌门。【结论】鉴定到蛋白的这些细菌可能在褐飞虱的生活史中扮演重要角色。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水稻褐飞虱内生共生细菌Arsenophonus的鉴定和系统分析. 王渭霞,罗举,赖凤香,傅强. 2010

[2]褐飞虱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NlylsMS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袁三跃,唐耀华,万品俊,李国清,傅强. 2015

[3]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 2001

[4]褐飞虱体内Arsenophonus、Wolbachia、Spiroplasma和Cardinium四种次生共生菌感染分析. 姜建军,王凤英,黄立飞,陈红松,杨朗. 2017

[5]共生菌在褐飞虱防治中的应用. 陈列忠,俞晓平,陈建明,吕仲贤,郑许松,张珏锋. 2006

[6]杀虫剂对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影响. 徐红星,郑许松,童中华,吕仲贤,陈建明,俞晓平,陶林勇. 2000

[7]稻飞虱酵母类胞内共生菌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陈法军,张珏锋,俞晓平. 2005

[8]增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对小鼠的保护力及其机制研究. 王勇,刘思国,王春来,李广兴. 2007

[9]RNAi和取食不同品种水稻后白背飞虱多铜氧化酶4基因的表达差异及生物学效应. 贾浩康,刘玉娣,侯茂林. 2019

[10]光周期对奶山羊性激素分泌的影响. 张聪,陆乃升,姜雪元,雷胡龙,陆扬,夏东. 2018

[11]动物体类固醇激素非损伤性测定的应用. 苟娜娜,焦建鑫,黄梅,尚占环. 2020

[12]麦蚜唾液诱导小麦抗虫机制研究. 陈巨莲,程登发,孙京瑞. 2008

[13]母牛不同发情阶段睡液化合物的比较分析. 董智豪,时玉新,郭冠华,原开敏,修豪宇,汪超,白俊艳,王栋. 2023

[14]奶水牛发情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余洲,杨柏高,张航,徐茜,张培培,冯肖艺,曹建华,牛一凡,杜卫华,郝海生,朱化彬,阿布力孜·吾斯曼,赵学明. 2023

[15]燕麦草日粮粒度对荷斯坦奶牛咀嚼活动和唾液分泌的影响分析. 魏大为,张久盘,陈彩锦. 2018

[16]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绵羊唾液中14种β-受体激动剂. 李阳,苏晓鸥,王瑞国,王培龙,张维,程劼. 2013

[17]山羊脾虚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 郑继方,瞿自明. 1993

[18]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水牛唾液和血清中的发情标志物. 余洲,杨柏高,李崇阳,曹建华,牛一凡,覃广胜,王旭光,万鹏程,梁淦,赵学明,阿布力孜·吾斯曼. 2024

[19]不同发情阶段水牛唾液的DIA定量蛋白组学分析. 余洲,杨柏高,李崇阳,张培培,曹建华,牛一凡,覃广胜,赵学明. 2024

[20]昆虫内共生菌在昆虫防御中的作用. 徐红星,郑许松,刘淑平,叶恭银,吕仲贤.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