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腐解菌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作伟

作者: 范作伟;陈帅民;李阳阳;高玉山;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吴海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微生物菌剂;耕作方式;土壤养分;秸秆腐解率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09-1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试验设置3种秸秆还田方式和2种剂型腐解菌剂处理,以秸秆离田和秸秆还田无菌剂为对照。在玉米收获后测定不同处理的秸秆腐解率、土壤养分含量、单株生物量和产量,研究还田方式对秸秆降解效果、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比较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腐解菌剂对秸秆腐解效果。结果表明,旋耕和深耕还田的秸秆腐解率要显著高于浅旋还田。秸秆深耕还田相较于浅旋和旋耕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60 cm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和玉米产量。在施用腐解菌剂处理中,固体菌剂的秸秆腐解率高于液体菌剂,无显著差异。在秸秆浅旋和旋耕还田方式下,施用菌剂处理的秸秆腐解率显著高于未施用菌剂处理。在秸秆深耕还田条件下,施用菌剂显著增加了玉米单株生物量。腐解菌剂对秸秆腐解和玉米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腐解菌剂的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何川,杨勤,蒲全波,陈岩,杨云,王鹏,金容,郑祖平,夏清清. 2020

[2]微生物菌剂施用对设施茄子根际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马慧媛,黄媛媛,刘胜尧,徐炳雪,黄亚丽,范凤翠,贾振华,宋水山. 2020

[3]微生物菌剂对枸杞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吕亮雨,段国珍,李发毅,苏彩风,樊光辉. 2023

[4]技术引领发展方向三维肥构建生态农业. 张树清. 2013

[5]不同滴药处理对设施瓜菜生长发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纪立东,杨建国,樊丽琴,张志明,王军,夏婷. 2016

[6]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雅娜,陈文晋,范雅芳,魏红,赵瑛琳,薛慧玲,张璟,孔庆全,贺小勇,张子义. 2024

[7]盆栽柠檬微生物菌剂-化肥互作效应研究. 闫素云,周先艳,王自然,杜玉霞,李晶,钟文彬,付小猛,岳建强. 2024

[8]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 吴海燕,金荣德,范作伟,高星爱,张余莽,赵兰坡. 2009

[9]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谢迎新,靳海洋,李梦达,翟羽雪,王永华,谢耀丽,李向东,夏来坤,王晨阳,郭天财,贺德先. 2016

[10]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杨冰,孟祥海,王佰成,王文慧,时新瑞,徐德海,张帅,张星哲. 2024

[11]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旱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马星竹,郝小雨,赵月,郑雨,邢占强,于磊,姬景红,刘双全. 2024

[12]中国主要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养分和微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综述. 张向前,杨文飞,徐云姬. 2019

[13]秸秆腐解剂对麦秸腐解速率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胡宇容,陈留根,郭智,周炜,朱普平. 2017

[14]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肥对酸化黄褐土农田土壤改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吕金岭,李太魁,寇长林. 2021

[15]两种微生物菌剂在防治作物土传病害上的应用试验. 杨靖峰,田涛,陈建林,耿以工. 2023

[16]溶磷微生物菌剂对土壤营养元素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千淋兆,龚明波,顾金刚,李世贵,汪强. 2014

[17]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理化和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 逄焕成,李玉义,严慧峻,梁业森,侯训波. 2009

[18]保护性耕作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生物肥力与化学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吴海燕,金荣德,范作伟,徐凤双,赵兰坡. 2010

[19]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宫亮,孙文涛,包红静,王聪翔,孙占祥. 2011

[20]不同耕层结构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罗洋,郑金玉,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