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弥陀漫滩水体鱼类食物网动态的季节性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斌

作者: 李斌;郑宇辰;徐丹丹;陶敏;李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漫滩水体;碳、氮稳定同位素;食物网动态;Bayesian混合模型;长江上游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1664-16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长江上游是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漫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区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于2019年丰水期(8月份)和枯水期间(11月份)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Bayesian混合模型和SIBER分析方法,对长江上游弥陀漫滩水体鱼类食物网结构动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丰水期基础碳源的δ13C、δ15N平均值分别为-23.02‰和2.58‰,范围分别为-31.01‰—-11.2‰(δ13C)和-0.51‰—6.84‰(δ15N);枯水期其δ13C、δ15N平均值分别为-21.93‰、7.22‰,范围分别为-26.31‰—-15.36‰(δ13C)和4.89‰—8.81‰(δ15N)。丰水期鱼类食物网能量主要依赖于外源性营养物质,食物链长度达到3.6级;枯水期内源性营养物质是食物网能量的主要贡献者,食物链长度为2.6级。相对于枯水期,丰水期间鱼类群落拥有更大的生态位空间面积,反映了其食物来源的多样化或利用了不同的生境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水文连通性的季节性变化不仅能改变消费者与食物资源之间的耦合模式,也是决定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高低和鱼类食物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漫滩水体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931.1

  • 相关文献

[1]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黄海及东海北部主要鱼类的营养级和食性. 白怀宇,王玉堃,张廷廷,黄凌风,孙耀. 2021

[2]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伊犁河流域鱼类群落营养级初步研究. 王迪,张燕,李云峰,倪朝辉,茹辉军. 2023

[3]凹尾拟鲿(Pseudobagrus emarginatus)——长江上游中国鲇类一有效种(硬骨鱼纲:鲿科)(英文). 程建丽,张鹗,张建强,杨德国. 2016

[4]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红唇薄鳅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申绍祎,田辉伍,汪登强,陈大庆,刘绍平. 2017

[5]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红艳,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 2009

[6]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唐锡良,陈大庆,王珂,刘绍平,罗宏伟,段辛斌. 2010

[7]长江上游干流基于河床地形的深潭浅滩识别方法比较研究. 张辉,危起伟,杜浩,王韦. 2011

[8]2021年长江上游区夏收油菜生产形势调研报告. 蒲晓斌,冯林. 2021

[9]长江上游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翟东东,蔡金,喻记新,王莹,刘红艳,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21

[10]长江上游草鱼种群结构与生长特征.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4

[11]长江上游稻区超级杂交稻育种的思路与进展. . 2007

[12]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长江上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 段辛斌,田辉伍,高天珩,刘绍平,王珂,陈大庆. 2015

[13]长江上游中华金沙鳅和短身金沙鳅线粒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龙安雨,田辉伍,汪登强,陈大庆,周湖海,段辛斌. 2020

[14]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资源利用.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4

[15]经济植物篱在防治长江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中的作用及效果. 陈一兵,朱青,郭云周,朱钟麟. 2005

[16]长江上游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翟东东,蔡金,喻记新,刘红艳,陈元元,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20

[17]长江上游地区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多样性. 彭友林,张圣豪,卓驰夫,罗丰,唐阳,杨国涛,王学春,陈永军,吕启明,胡运高. 2017

[18]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鲢种群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3

[19]基于GPS与GIS技术的长江上游山地冲沟的分布特征研究. 何福红,李勇,李璐,张晴雯,白玲玉. 2005

[20]长江上游干热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雍国玮.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