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双时相与邻近像元信息的极轨卫星地表组分温度反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向阳

作者: 刘向阳;唐伯惠;李召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遥感;组分温度;极轨卫星;地表温度;多时相;多像元

期刊名称: 遥感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8 期

页码: 1700-17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与混合像元的地表温度相比,植被和土壤的组分温度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从具有广泛应用的极轨卫星地表温度产品中分离出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的算法。该算法使用温度日变化模型作为桥梁连接极轨卫星一日内的两次观测,利用多像元数据进行模型求解,从而得到过境时刻的地表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论文针对MODIS数据开展了地表组分温度的反演,并利用实测站点数据和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供合理的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信息,反演温度的误差变化范围为1.4 K到2.5 K。此外,对观测时刻组合方式的分析表明该算法只需要一次白天观测和一次夜晚观测就可以得到精度较好的分离结果,并且两次观测可以来自于不同传感器,进一步表明了算法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分类号: TP79%P407

  • 相关文献

[1]地表组分温度遥感反演算法研究进展. 张舒婷,段四波,幸泽峰,韩晓静,冷佩. 2019

[2]极轨卫星热红外地表温度日变化模拟. 陈颖,段四波,冷佩,陈媛媛,韩晓静. 2016

[3]利用多时相Landsat近红外波段监测冬小麦和苜蓿种植面积. 李存军,王纪华,刘良云,宋晓宇,王人潮. 2005

[4]小麦倒伏的雷达极化特征及其遥感监测. 杨浩,杨贵军,顾晓鹤,李增元,陈尔学,冯琦,杨小冬. 2014

[5]基于多时相GF-1遥感影像的作物分类提取. 贺鹏,徐新刚,张宝雷,李振海,金秀良,张秋阳,张勇峰. 2016

[6]基于多时相影像植被指数变化特征的作物遥感分类. 魏鹏飞,徐新刚,杨贵军,李中元,王建雯,陈帼. 2019

[7]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监测季节性裸露农田. 张超,王纪华,赵春江,王人潮. 2005

[8]基于分区和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山区植被分类研究. 竞霞,王锦地,王纪华,黄文江,刘良云. 2008

[9]冬小麦病害与产量损失的多时相遥感监测. 刘良云,宋晓宇,李存军,齐腊,黄文江,王纪华. 2009

[10]GF-1卫星多时相组合近红外数据水稻识别能力. 王利民,刘佳,杨福刚,姚保民,邵杰,杨玲波. 2017

[11]基于多时相OLI数据的宁夏大尺度水稻面积遥感估算. 刘佳,王利民,姚保民,杨福刚,杨玲波,王小龙,曹怀堂. 2017

[12]多时相GF-1卫星PMS影像提取农作物种植结构. 李冰,梁燕华,李丹丹,贺佳,郭燕,王来刚. 2017

[13]基于NDVI加权指数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王利民,刘佳,杨玲波,杨福刚,滕飞,王小龙. 2016

[14]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方法概述. 吴黎,张有智,解文欢,李岩,宋静波. 2014

[15]降水温度指数及其在旱涝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田苗,王鹏新. 2016

[16]云下地表温度与辐射变化关系的定量分析. 王斐,覃志豪,樊伟,张胜茂. 2019

[17]Landsat 8地表温度产品降尺度深度学习方法研究. 张义峥,吴鹏海,段四波,杨辉,殷志祥. 2021

[18]使用单窗算法研究北京城区热岛效应. 田振坤,黄妙芬,刘良云,朱启疆,赵春江. 2006

[19]棉花黄萎病疑似病田的卫星遥感监测——以TM卫星影像为例. 陈兵,王克如,李少昆,肖春华,王方永,苏毅,唐强,陈江鲁,金秀良,吕银亮,刁万英,王楷. 2012

[20]耕地轮作模式遥感监测. 顾晓鹤,潘瑜春,王堃,杨枫,黄文江.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