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株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威

作者: 张威;许亚男;许文静;张红梅;刘晓庆;王琼;崔晓艳;陈新;王显生;陈华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株高;全基因组关联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826-8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包含264份种质材料的大豆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调查该群体2019年和2020年的大豆株高性状,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解析大豆株高遗传机制。研究发现大豆群体株高变异丰富,呈连续分布状态,广义遗传力为67.38%,同时检测到91个SNP与大豆株高显著关联,分别位于第3、4、6和19号染色体上。其中位于19号上的显著关联信号是一个控制大豆株高的主效位点,可以在2年环境中检测到,表型变异解释率最高达12.19%。对该位点内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获得5个调控大豆株高候选基因,其中GmDt1可能是这个位点的效应基因。除此以外,在3号和6号染色体上筛选得到3个调控大豆株高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大豆株高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和参考依据。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拷贝数变异全基因组关联鉴定猪骨率性状候选基因. 王立刚,张跃博,颜华,张龙超,侯欣华,刘欣,王立贤. 2019

[2]NaCl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商蕾,张洁,张孟臣,王冬梅. 2010

[3]大豆主茎节数、节间长度遗传分析及与株高关系研究. 闫昊,王博,刘宝泉. 2010

[4]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 于春淼,张勇,王好让,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王磊,胡凯凤,谷勇哲,邱丽娟. 2022

[5]半矮秆大豆育种组配方式的研究. 胡喜平,赵海红,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刘忠堂. 2009

[6]大豆喷施多效唑增产又防倒. 王金龙,陈存来. 1999

[7]大豆株高QTL的定位与整合分析. 孙亚男,齐照明,单大鹏,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2010

[8]黑龙江省大豆田苘麻田间发生动态. 贾金蓉,耿志同,王月超,李欣怡,孙明雨,马红,谷维. 2024

[9]矮秆大豆株高遗传及主茎节间长度相关分析. 闫昊,刘宝泉,王博. 2009

[10]大豆耐旱选择群体基因型分析与株高QTL定位. 李灿东,蒋洪蔚,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陈庆山,胡国华. 2011

[11]过量表达大豆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基因GmIPMDH促进植株开花和生长. 刘薇,王玉斌,李伟,张礼凤,徐冉,王彩洁,张彦威. 2024

[12]大豆株高QTL的“整合”及Overview分析. 高利芳,郭勇,郝再彬,邱丽娟. 2013

[13]大豆株高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 郑海洋,侯立龙,曹富斌,魏茹茹,谢建国,蒋洪蔚,陈庆山. 2023

[14]大豆不同亲本正交和反交后代株高遗传规律的比较研究. 曹永强,谢甫绨,张惠君,王海英,宋书宏,王文斌. 2006

[15]大豆株高QTL定位研究. 万昆,姜成喜,刘章雄,付亚书,朱友林,陈维元,邱丽娟. 2009

[16]不同发育阶段大豆株高和茎粗QTL的动态分析. 周蓉,陈海峰,王贤智,张晓娟,单志慧,吴学军,邱德珍,伍宝朵,沙爱华,杨中路,周新安. 2010

[17]过表达GmAP1.2转基因大豆的遗传转化及植株发育特性. 周航,陈福禄,傅永福,宋莉,张晓玫. 2018

[18]三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 杨今胜,王永军,张吉旺,刘鹏,李从锋,朱元刚,郝梦波,柳京国,李登海,董树亭. 2011

[19]菌株对百脉根及百脉根促生效果测定的研究. 付薇,杨春燕,陈伟,李显刚,陆瑞霞,舒建虹. 2015

[20]单株小叶黄杨叶片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研究. 孔德顺,王元素.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