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蚜酮对烟粉虱取食干扰效应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海鸿

作者: 雷仲仁;岳梅;李硕;纪云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吡蚜酮;烟粉虱;取食干扰;蜜露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1 年 48 卷 01 期

页码: 58-63

收录情况: CSTPCD

摘要: 采用甘兰叶片浸液法测定了吡蚜酮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成虫、卵、1龄若虫和3龄若虫的致死作用。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9.38~300mg/L)内,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吡蚜酮浓度的增大而顺次显著增大。取食75~150mg/L、9.38~37.5mg/L吡蚜酮处理叶片和清水处理叶片的存活成虫个体单头蜜露量(分别为0.37~0.42、0.59~0.72、1.48mm2)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用EPG技术研究了吡蚜酮对烟粉虱口针刺吸的不同阶段和取食活性的影响。接触低浓度吡蚜酮(75mg/L)时,最初粉虱能够正常开始取食,但不能从韧皮部正常吸取汁液。高浓度的吡蚜酮(300mg/L)抑制了口针向植物的插入。综合上述结果,说明吡蚜酮可望成为防治番茄黄曲叶病毒病载体-烟粉虱的重要药剂之一。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甜瓜新品种蜜露的选育. 张国和,赵保全,陈卫国,田斌,李亚东. 2010

[2]白背飞虱在抗感稻株上分泌蜜露的氨基酸成分分析. 刘光杰,M. G. IBABAO,R. C. SAXENA,B. O. JULIANO. 1993

[3]水稻纹枯病菌侵染稻株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 张珏锋,夏乐舜,李芳,钟海英,陈建明. 2019

[4]黄荆提取物对棉蚜的生物活性. 蒋恩顺,朱毅,王江勇. 2016

[5]利用黑肩绿盲蝽兼性取食特性评价转基因水稻生态风险. 黄芊,凌炎,陈玉冲,吴碧球,黄所生,李成,符诚强,黄凤宽. 2016

[6]几种天敌对麦蚜蜜露的行为反应. 陈巨莲,王洪刚. 2003

[7]扶桑绵粉蚧及其蜜露对红火蚁的召集作用. 关子盈,邵翠翠,石庆型,陈婷,吕利华,陈洁,齐国君. 2022

[8]甘蓝与黄瓜寄主上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蜜露糖分、氨基酸和挥发物组分的比较分析. 杨勇,万方浩,金道超. 2007

[9]感染病毒的烟草对烟蚜种群及蜜露排泄的影响. 任广伟,王凤龙,王秀芳,王永. 2006

[10]麦长管蚜蜜露分泌量与小麦品种的关系研究初报. 郭贵明,苏芝业,杨伦伦,张殿斌,李青森. 1993

[11]茶蚜在寄主茶树和非寄主植物上刺吸行为的差异(英文). 韩宝瑜,陈宗懋. 2000

[12]褐稻虱取食试验及防治探讨. 顾秀慧,贝亚维,高春先. 1987

[13]棉蚜蜜露对棉纤维含糖的影响. 王惠珍,杨海峰,吕庆. 1991

[14]稻叶蝉分泌物及寄主植物中糖和氨基酸与植物抗虫性的关系. 刘建军,高桥正三. 1991

[15]饲料氨基酸对褐飞虱及其蜜露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傅强,张志涛,胡萃,朱智伟,赖凤香. 2001

[16]醚菊酯与吡蚜酮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控制效果. 束兆林,缪康,赵来成,邱晓红,何东兵,姚克兵. 2013

[17]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小麦中吡蚜酮的残留分析方法. 冯义志,潘金菊,刘伟. 2015

[18]吡蚜酮对镇江地区小麦田灰飞虱种群的活性及防效. 朱桂梅,何东兵,杨敬辉,郭建,陈宏州,肖婷,吴琴燕,邱晓红,姚克兵,潘以楼. 2011

[19]吡蚜酮与异丙威混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赵来成,束兆林,庄桂花,吉沐祥,缪康,张建华. 2009

[20]高浓度固体农药8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明亮,储西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