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熟鲜食马铃薯的早代筛选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升法
作者: 沈升法;吴列洪;项超;李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早代筛选;实生苗;无性一代;早熟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77-80
摘要: 提出了一种早熟鲜食马铃薯的早代筛选方法,即秋季马铃薯实生苗基质高密度短生育期栽培,以薯皮薯肉色为主要依据淘汰率约50%筛选;春季无性一代分期采收,以休眠期、产量和早熟性为主要依据淘汰率约85%筛选。2014—2016年对马铃薯实生苗、无性一代、无性二代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早熟性、生长势等进行跟踪试验。结果表明,在实生苗世代收获的2 g以上、平均约5 g的有效种薯,其块茎大小和结薯数与无性一代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实生苗的结薯数与产量关系密切,是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其产量虽然与无性一代的产量关系不大,但能够较好地反映无性二代的产量早熟性;无性一代中选材料的90%来自短休眠期,同时通过早期筛选,较好地兼顾了早熟性、产量和植株生长势,在无性二代中生长势好的类型同样有好的产量早熟性表现。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马铃薯实生苗与无性一代单株块茎数的相关性研究. 马伟清,王培伦,陈广侠,杨元军,董道峰,刘芳. 2009
[2]甜油桃早熟黄肉新品种金春的选育. 刘佳棽. 2010
[3]马铃薯实生苗培育技术. 郑永伟,文国宏,杨昕臻,曲亚英. 2017
[4]拉萨地区马铃薯实生苗栽培繁育技术. 戴相林. 2015
[5]高海拔地区马铃薯实生苗培育技术. 戴相林. 2015
[6]马铃薯实生苗培育技术. 王立春. 2008
[7]转基因HaBADH马铃薯无性一代耐盐性及农艺性状分析. 吴英英,张丽,巩檑,甘晓燕,聂峰杰,陈虞超,石磊,张海雯,宋玉霞. 2019
[8]天津市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与比较试验. 许庆芬,佟卉,刘燕清,王春敏. 2017
[9]早熟无公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白洁,韩云丽,王志虹,李晓峰,刘玉红. 2019
[10]高淀粉早熟马铃薯新品种川芋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梁晓,沈学善,王平. 2017
[11]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早大白. 纳添仓,张永成,孙海林,阮建平,师理. 2004
[12]早熟鲜食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中龙薯1号’. 牛志敏,仲乃琴,张丽娟,李庆全,赵盼,解艳华,盛万民. 2017
[13]克拜地区早熟马铃薯品系筛选. 王海艳,田国奎,王立春,李凤云,潘阳,庞泽,郝智勇. 2024
[14]马铃薯新品种克新23号选育. 盛万民,牛志敏,李凤云,曹淑敏,李成军,王立春,李庆全,田国奎,徐洪岩,娄树宝. 2012
[15]南疆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技术. 罗正乾. 2021
[16]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皖马铃薯2号’的选育. 廖华俊,江芹,闫冲冲,杨月英,高正良. 2018
[17]鲜食型早熟马铃薯品种川芋2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李从美,沈学善,李华鹏,梁晓,彭小荷. 2019
[18]南疆地区马铃薯品种筛选. 罗正乾,赵月,李志强,王仙,向莉,金平,刘恩良. 2024
[19]枣制干鲜食兼用新品种-鲁枣8号. 单公华. 2014
[20]核桃新品种鲁果3号的选育. 张美勇(等.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温光调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
作者:崔阔澍;胡建军;程明军;唐铭霞;李兵;杨雯婷;郭展;王克秀
关键词:马铃薯;温光调控;内源因子;产量
-
多用途甘薯品种浙薯33的选育与品质特征
作者:沈升法;项超;孟羽莎;李兵;吴列洪
关键词:甘薯;多用途品种;早结薯性;优质
-
蚕豆锈病致病机制及抗性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林;席亚东;项超;刘荣;李祥;宗绪晓;杨涛
关键词:蚕豆锈病;抗性机制;遗传育种;病害综合防治
-
四川省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
作者:范元芳;王娴淑;何芳;吕季娟;陶磊;刘波;郭佳;项超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
马铃薯品种在冬闲稻田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
作者:李璐;杨丹;王素华;万国安;蒋万;李树举;张曙光;李兵
关键词:马铃薯;冬闲田;主成分分析;适应性;评价模型
-
甘薯小象甲田间发生规律试验研究
作者:张富仙;沈升法;邵晓伟;吴列洪
关键词:甘薯小象甲;发生规律;薯块受害率
-
四川省大豆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作者:范元芳;王娴淑;杨梅;钟小娟;项超
关键词:四川;大豆;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鉴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