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菌糠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学龙
作者: 李学龙;杨镇;张敏;刘国丽;李超;刘国宇;李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糠;微生物菌剂;发酵;理化指标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8 年 22 期
页码: 32-35
摘要: 探索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糠在基质化利用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金针菇菌糠科学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在金针菇菌糠中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处理,分别测定菌糠发酵物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容重、总孔隙度、pH、电导率。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发酵金针菇菌糠0~20 d,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总孔隙度、电导率先上升后下降,容重、pH下降。研究结果明确了添加微生物菌剂后金针菇菌糠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优化了金针菇菌糠发酵过程,为金针菇菌糠的基质化利用提供有效方法。
分类号: TS219
- 相关文献
[1]稻草微生物菌剂组合及基料配方的研究. 李莉娜,吴仙,粟朝芝,朱冠群,韩勇,陈家宏. 2014
[2]蔗糖滤泥发酵腐熟菌剂筛选试验. 方锋学,游建华,何永群,陈金洪. 2013
[3]外源微生物对苦参基质化发酵腐熟效果的影响. 冯海萍,曲继松,杨冬艳,张丽娟,郭文忠. 2015
[4]微生物菌剂处理重复利用基质的研究与评价. 赵佳,梁宏,黄静,陈哲. 2016
[5]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理化成分变化规律及其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邵颖,陈安徽,陈尚龙,巫永华,赵文静,贺程,黄勃,夏振荣,王西朴. 2018
[6]酸奶发酵和冷藏过程中品质评价及主要风味成分变化分析. 魏光强,陈越,卓加珍,赵存朝,王雪峰,黄艾祥. 2019
[7]不同发酵时间的棉秆对基质的理化性质和黄瓜生长的影响. 张晔,余宏军,杨学勇,蒋卫杰. 2013
[8]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的实践. 滕昆辰,张瑞,乔维川. 2013
[9]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腐秆菌剂下的土壤微生物及有机碳组分特征. 魏赛金,李昆太,涂晓嵘,倪国荣,曾研华,潘晓华. 2012
[10]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发酵产沼气的研究进展. 高星爱,李楠,黄枭,赵新颖,张永峰. 2011
[11]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氨挥发的影响. 于洪久,郭炜,王大蔚,李玉梅,刘杰,边道林. 2016
[12]EM和AM微生物菌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芦满济,王续程,王一禾. 2002
[13]微生物菌剂加速废弃物堆腐的效应. 周新伟,沈明星,王海候,施林林,陆长婴,金梅娟. 2016
[14]大圣AM微生物菌剂在几种作物上应用效果研究. 王一禾,王续程,芦满济. 2002
[15]污泥堆肥发酵菌剂的筛选及其发酵效果的研究. 李妍,王宗兴,何宗均,高贤彪,韩德周,魏宏. 2013
[16]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对香蕉茎秆堆肥的影响. 韩丽娜,王泽槐,李建国. 2012
[17]德力施在水稻上的应用. 郑凤萍,毕云青,姜德科,李明菊,吴桂珍,樊永言. 2001
[18]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鸡粪堆肥发酵的影响. 周可,谢凤行,李亚玲,张峰峰. 2009
[19]微生物菌剂处理全株玉米青贮及花生秧添加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司雪萌,张振威,王彦芦,王炜康,莫放,杨红建,丁强,杨军香. 2018
[20]微生物菌剂施用对设施茄子根际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马慧媛,黄媛媛,刘胜尧,徐炳雪,黄亚丽,范凤翠,贾振华,宋水山.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和田羊Fec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及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作者:杨存明;田可川;张文浩;刘黎;阿布力克木·阿地力;李雪;梁贵晨;赵志文;李超;高伟;黄锡霞;田月珍
关键词:和田羊;FecB;产羔数;生长性状
-
秸秆还田与施氮水平对大豆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杨栗恒;尚磊;王孟雪;张云贵;张敏;王鹏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素分配;大豆;产量
-
不同芯片密度对华西牛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组评估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王元清;王泽昭;朱波;陈燕;徐凌洋;张路培;高会江;李超;李俊雅;高雪
关键词:华西牛;基因组选择;标记密度;育种芯片;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
-
二十三个离褶伞属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构建
作者:刘娜;宋莹;张敏;吕立涛;李跃;黄磊
关键词:离褶伞属;遗传多样性;SSR分子标记;DNA分子身份证
-
大棚草莓蜜蜂授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者:张大利;王志刚;刘国宇;邹昊燃
关键词:大棚草莓;蜜蜂授粉;问题;解决方法
-
5种除草剂对春油菜田优势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刘泽渊;魏有海;郭良芝;程亮;付贞桢;李跃;杨振扬;王雪
关键词:春油菜;除草剂;防效;安全性;产量
-
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策略
作者:孙学强;朱传刚;孙荣钊;李超;甄岳;张志;李彦;马帅;尹斐斐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诊断技术;疫病防控;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