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少昆

作者: 李少昆;王克如;冯聚凯;谢瑞芝;高世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冬小麦;出苗率;影响因素;耕作方式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6 年 32 卷 03 期

页码: 463-465+4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出苗率下降的原因可归纳为播种过浅、播种过深、秸秆或根茬物理阻碍、种子霉烂及土壤水分不足或干湿不均等5方面。影响出苗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翻耕方式下(对照)依次是土壤水分不足、播种过浅、根茬阻碍;在秸秆粉碎还田后翻耕播种方式下为土壤水分不足、秸秆阻碍、播种过浅;在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方式下为秸秆阻碍、土壤水分不足、播种过浅;在秸秆粉碎还田直播方式下为秸秆阻碍、播种过深、种子霉烂、播种过浅、土壤水分不足;在秸秆立秆直播方式下为秸秆阻碍、种子霉烂、播种过浅、土壤水分不足、播种过深。在后两种种植方式下秸秆还田量与小麦出苗率可分别用y=402.67x-0.7192和y=509.4x-1.0597表示。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屈会娟,李金才,黄钢,陈尚洪,刘定辉. 2012

[2]冬水前移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闫翠萍,肖俊红,张晶,裴雪霞,董飞,张定一. 2018

[3]秸秆还田下施氮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张晶. 2014

[4]不同肥力土壤下施氮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单鹤翔,卢昌艾,张金涛,王金洲,徐明岗. 2012

[5]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季桦,汪波,熊飞,张琛,刘建. 2012

[6]辽宁地区影响春播玉米出苗的主要因素与应对措施. 单智超,马跃,田建全,徐明阳,董振起,冯定超,俞广江. 2017

[7]施用中瑞保水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孙景生,张寄阳,段爱旺,刘祖贵,肖俊夫,俞希根. 2001

[8]中瑞保水剂及其对土壤与作物的效应. 孙景生,张寄阳,段爱旺,肖俊夫,刘祖贵,俞希根. 2000

[9]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2009

[10]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冬小麦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2009

[11]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对砂姜黑土冬小麦水分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郭天财,郭天财. 2019

[12]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改良及其冬小麦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卫玲,刘卫玲,程思贤,吴健,李娜,杨丽,王红梅,赵亚丽,李潮海. 2020

[13]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刘豆豆,辛秀竹,石怡彤,张璐鑫,庞森博,董志平,尹宝重. 2021

[14]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赵秀玲,王钰乔,濮超,保尔江·马合木提,陈阜,张海林. 2017

[15]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高宗军,李美,高兴祥,郭晓,孙廷林,赵维. 2011

[16]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张礼军,张耀辉,鲁清林,白玉龙,周刚,汪恒兴,张文涛,白斌,周洁,何春雨. 2017

[17]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蓄水保墒影响的RZWQM模型模拟. 丁晋利,武继承,杨永辉,何建强,冯浩. 2016

[18]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环境及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高宗军,李美,高兴祥,郭晓,刘可平. 2011

[19]休闲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洛阳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刘爽,武雪萍,吴会军,梁二,蔡典雄. 2007

[20]陇东黄土旱塬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建军,王勇,唐小明,樊廷录,李尚中,党翼,王磊.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