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玉米粗缩病病原S10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升吉
作者: 王升吉;张恒木;赵玖华;吴为奇;赵亚;羊健;尚佑芬;袁园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序列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3 年 21 卷 06 期
页码: 26-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采自山东章丘、济宁表现典型粗缩病症状的玉米植株样品进行ELISA和RT-PCR检测。间接ELISA结果表明,二者均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多克隆抗体表现阳性反应。RT-PCR扩增出该病毒基因组S10约1.8 kb片段。获得的1 801 bp全长序列与已发表的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章丘分离物克隆JNZ-14序列、济宁分离物克隆JN-8序列均属于RBSDV,但其与玉米粗缩病毒(MRDV)的进化关系比其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的关系还要近,且2个分离物分别处于属于RBSDV的Ⅱ或Ⅰ两大分支中。
分类号: S43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播期和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 刘佳中,孙静,王静,张进国,姜军,赵保军,郝俊杰. 2014
[2]玉米粗缩病改良新抗源T877的抗性评价. 薛林,陆虎华,彭长俊,孙传星,陈小晖,李波. 2010
[3]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陈香华,付佑胜,熊战之,郭小山,李茹,赵桂东. 2007
[4]热带玉米种质粗缩病抗性鉴定与种质创新利用. 孟庆长,郑飞,季爱民,陈艳萍,赵文明,孔令杰,张美景,袁建华. 2012
[5]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陈建军,李波,吴雯雯. 2009
[6]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王凤梅,李平路,孟庆华. 2017
[7]玉米粗缩病的研究概况. 楼辰军,李凤华,钱芳,杨兆顺. 2006
[8]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陈巽祯,杨满昌,刘信义,杨本荣. 1986
[9]外引玉米种质抗粗缩病配合力分析. 金柳艳,李明顺,鲁晓民,杨硕,孔晓民,石洁. 2017
[10]玉米粗缩病发病流行规律的探讨. 王桂跃,韩海亮,苏婷,王华第. 2012
[11]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孙振纲,王安乐,陈朝晖,魏国英. 2001
[12]玉米粗缩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陈艳萍,张彦兵,孟庆长,袁建华. 2006
[13]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新涛,王艳,杨青,刘佳中,王晓鸣,郝俊杰. 2017
[14]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孙振纲,王安乐,陈朝晖,魏国英. 2001
[15]基于Meta分析构建抗玉米粗缩病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宝华宾,梁帅强,林峰. 2016
[16]通过调整玉米播期控制粗缩病的发生. 成长庚,赵阳,林付根,程兆榜,周益军. 2001
[17]64份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的遗传变异分析. 陈永坤,李新海,肖木辑,李明顺,苑森行,王向东,张世煌. 2006
[18]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率的影响. 杨青,王新涛,代资举,王艳,郝俊杰,姜军,徐林,李林玉,李保全. 2018
[19]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陈义红,阮龙,王俊,张玮,陈洪俭. 2010
[20]玉米21 kD富硫种子贮存蛋白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邹竹荣,卞茂华,刘思泽,俞梅敏.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一个浙粳99短穗小粒突变体的鉴定及转录组分析
作者:梁楚炎;曾维;王洁冰;叶靖;巫明明;翟荣荣;张小明;张恒木;叶胜海
关键词:短穗小粒;表型鉴定;RNA-Seq;转录组分析
-
犬源罗伊氏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研究
作者:赵亚;梁书坤;王秀敏;陶慧;王振龙;韩冰;王金全
关键词:罗伊氏乳杆菌;生长性能;产酸能力;抑菌能力
-
间作模式对幼龄菠萝蜜果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颜彩缤;赵亚;肖敏;李少卡;范鸿雁
关键词:菠萝蜜;间作模式;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群落
-
柑橘溃疡病菌胁迫对海南绿橙植株生理指标与抗氧化酶的影响
作者:赵亚;范鸿雁;华敏;颜彩缤;冯学杰;李少卡;肖敏
关键词:绿橙;溃疡病菌;生理指标;光合色素;抗氧化酶
-
干旱胁迫诱导菠萝蜜裂皮病发生的生理基础研究
作者:李少卡;张世青;颜彩缤;赵亚;肖敏;范鸿雁
关键词:菠萝蜜;干旱;生长性状;光合指标
-
尖蜜拉新品种黄晶蜜的选育
作者:颜彩缤;胡福初;赵亚;肖敏;李少卡;范鸿雁
关键词:尖蜜拉;新品种;黄晶蜜;绵软浓甜;双季果
-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外壳蛋白(CP)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作者:沈峥嵘;戴远兴;郭留明;汪芷瑶;张恒木
关键词:中国小麦花叶病毒;外壳蛋白;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