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湿高雾环境下红茶发酵图像实时采集系统研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雷攀登

作者: 雷攀登;周汉琛;田娟;刘亚芹;王辉;杨霁虹;黄建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可视化;发酵;图像分析;红茶;氧化铟锡镀膜玻璃;加热除雾;图像实时采集系统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12 期

页码: 207-21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高湿高雾的红茶发酵场景下,无法实时采集图像的问题,该研究基于加热除雾防潮装置与工业相机系统,设计了高湿高雾环境下红茶发酵叶图像实时采集系统.系统主要由工业相机、镜头、加热除雾防潮装置、面光源、固定支架、控制软件与电脑组成.利用该系统采集单芽、叶片、茎、一芽二叶的发酵进程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取发酵叶的颜色特征信息;利用茶叶感官审评、发酵叶色泽与气味变化的方法,将采集的1564张图像分为发酵轻、偏轻、适度、过度4个带有红茶品质标签的数据集,数据集按照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通过MobileNetV3+Vision Transformer技术搭建深度学习模型,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95.68%;开发的可视化红茶发酵程度判别软件,可以实现红茶发酵程度有效预测与结果输出.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图像实时采集系统可为红茶发酵程度智能化判别装备研发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

分类号: TS272.3%S126

  • 相关文献

[1]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红茶茶多酚可视化研究. 昝佳睿,刘翠玲,凌彩金,郜礼阳,孙晓荣,吴静珠,张善哲,李佳琮,殷莺倩. 2023

[2]红茶发酵研究进展. 陈娟,潘科. 2018

[3]基于近红外的红茶发酵中TFs/TRs评价模型研究. 邓余良,胡强,夏康炎,陈伟东,董春旺. 2019

[4]红茶发酵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钱园凤,叶阳,周小芬,王博. 2012

[5]基于高光谱的工夫红茶发酵品质程度判别方法(英文). 杨崇山,董春旺,江用文,安霆,赵岩. 2021

[6]新型可控叶温红茶发酵设备的研制和应用. 邓余良,袁海波,滑金杰,王近近,吴荣梅,余书平. 2019

[7]红茶感官品质及成分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模型建立. 董春旺,梁高震,安霆,王近近,朱宏凯. 2018

[8]发酵条件对红茶茶色素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崔宏春,张建勇,赵芸,黄海涛,敖存,李红莉,师大亮. 2022

[9]温度对茶发酵叶色泽及茶色素含量的影响. 滑金杰,袁海波,姚月凤,江用文,王近近. 2018

[10]发酵中氧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富氧发酵工艺优化. 杨云飞,王玉婉,林家正,涂政,蓝天梦,陈琳,叶阳. 2023

[11]红茶发酵过程生理生化变化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俞露婷,袁海波,王伟伟,滑金杰,尹军峰,江用文. 2015

[12]发酵和渥堆联用技术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赵熙,黄浩,银霞,黄怀生,粟本文. 2017

[13]用于QR码自动识读的图像分析方法. 孙明,傅隆生,杨信廷,张树槐. 2009

[14]奶牛呼吸频率自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奇峰,丁露雨,李洁,马为红,肖伯祥,余礼根,高荣华,郑文刚,张石锐. 2019

[15]基于幼苗图像分析鉴定水稻品种旱直播耐深播特性. 冯芳君,严明,沈国辉,陈振挺,田志慧,范佩清,梅捍卫. 2019

[16]植物微根系原位观测方法研究进展. 肖爽,刘连涛,张永江,孙红春,白志英,张科,田士军,董合忠,李存东. 2020

[17]基于玉米冠层原位监测的全生育期叶色建模及其应用. 杜建军,袁杰,王传宇,郭新宇. 2017

[18]植物表型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高宇,高军萍,李寒,郑文刚,张婉明. 2017

[19]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作物领域的应用. 梁改梅,杨锦忠,陈稳良,苗瑞玲. 2006

[20]机器视觉技术在水产食品感官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贾志鑫,傅玲琳,杨信廷,史策,王海燕,周瑾茹,王彦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