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国虎

作者: 杨国虎;李新;王承莲;罗湘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种植密度;性状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06 年 15 卷 05 期

页码: 57-60+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4个代表当前植株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研究了5种密度对形成玉米产量性状有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有正向相关的主要个体产量性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单株的叶面积、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群体的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增高趋势;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前类型的玉米品种出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70 000株/hm2~90 000株/hm2,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是在80 000株/hm2。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数量遗传学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石明亮,薛林,程玉静,胡加如,陈国清,黄小兰,陆虎华,郝德荣,冒宇翔. 2012

[2]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研究. 韦德斌,费永红,钟维,李永维,李晓芝. 2016

[3]吉单96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林志,李淑华,檀鹤,周洪亮,闫健,李明,荆绍凌. 2018

[4]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申科甜1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慧,孙萍东,戴惠学,吕桂华,陈艳萍,张美英,林金元,郑洪建. 2018

[5]春谷早熟区谷子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郭瑞锋,任月梅,杨忠,张绶,冯婧. 2015

[6]3个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适宜密度试验. . 2012

[7]种植密度对辽宁省主栽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文斌,张力军,王昌陵. 2009

[8]玉米自交系桂39722的产量和果穗性状及其感病株率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 文仁来,田树云,何静丹,苏月贵,何雪银,黄开健,程伟东,张述宽. 2016

[9]吉单66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林志,檀鹤,周洪亮,闫健,李明,叶青江,荆绍凌. 2017

[10]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1]热带亚热带玉米与温带玉米杂交F_1代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田迅,朝格图,董海合,王芳,李秀辉. 2000

[12]玉米自交系性状的聚类分析. 印志同,薛林,邓德祥,卞云龙,陈国清,陆虎华,黄小兰,石明亮,杨水英. 2004

[13]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性状及效益的影响. 张丽妍,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郑伟,边丽梅,郝春雷,董喆,张昊. 2014

[14]玉米优良种群性状的综合筛选.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 2009

[15]玉米雌穗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分析. 李成,王瑞莲,王学敏,王艺瑄,王兆娟,许有光,康洪彪,杨毅成. 2018

[16]玉米新品种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烈,贾天慧,木玉莲. 2003

[17]桦甸市不同玉米品种大面积示范效果研究. 王素芹,郑殿臣,李德陆,于永恒,于慧玲,徐秀杰,赵洪祥,方向前. 2019

[18]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的影响. 单皓,张久刚,崔爱民,王云峰,张虎. 2019

[19]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相关性研究. 罗黎明,蒋辅燕,高连彰,和永昌,汪燕芬,吴海兰,毕亚琪,尹兴福,何永健,包改丽,姚文华,徐春霞,王晶,陈洪梅. 2021

[20]玉米淀粉含量和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孙志超,荆绍凌,刘文国.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