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江苏太湖地区种植制度的多因素统计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金焱鑫

作者: 金焱鑫;高亮之;郭鹏;李秉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统计分析;多因素;种植制度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1987 年 04 期

页码: 45-48

摘要: 气侯与种植制度 太湖地区雨量充沛,温度适宜,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10℃的积温为5000—5326℃·日,北部为5000℃·日,南部为5200℃·日以上,同纬度的东部积温小于西部积温。本区种植制度复杂,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综合发展。 种植制度与气候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种植制度气候适应性,侧重于各种熟制的气候适应性。例如,麦玉米稻,除丹阳、溧阳只能部分种植外,其他各县均宜种植,麦豆稻除吴县、吴江适宜种植外,其他各地只宜部分种植;早三熟[早熟三号大麦+早双季(中熟早籼原丰早+中粳)),除吴江、吴县适宜种植外,其他地方只能部分种植;晚三熟(大元麦+晚熟早籼广四+早熟晚粳武农早),除丹阳不宜种植和吴江偏南一带适宜种植外,其余地区只能部分种植;早双季[中熟早籼(原丰早)+中粳(南粳33)组成]、中双季[迟熟早籼(广四)+中粳]除苏州以南一线适宜种植外,其他均属部分种植,晚双季[迟熟早籼(广四)+杂交稻]除江阴、沙州、金坛、太仓一线不宜种植外,其他地区只能部分种植;麦(油)稻二熟制,小麦+迟熟晚粳C油稻[晚粳)],只能在吴江偏南地区适种,其余部分种植。麦稻(早熟晚粳,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影响棉花化学打顶施药机车喷雾效果与产量的多因素分析. 王刚,张鑫,陈兵,叶春秀,王旭文,韩焕勇,赵海. 2016

[2]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对芝麻区试品种的分析评价. 崔向华,霍磊,段莹,赵金环,康建民,王静. 2007

[3]澳洲坚果的多因素压缩试验研究. 薛忠,郭向明,黄正明,王刚,宋德庆,朱德明,黄小红. 2014

[4]多因素综合评判玉米品种. 孔祥丽,曹连莆,冯国俊,罗晓东. 2002

[5]多因素综合评判玉米品种. 孔祥丽,曹连莆,冯国俊,罗晓东. 2002

[6]多因素综合评判玉米品种. 孔祥丽,曹连莆,冯国俊,罗晓东. 2002

[7]DTOPSIS法在苎麻品种多因素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马雄风,喻春明,汤清明,唐守伟,熊和平. 2005

[8]红壤旱地多元多熟复合种植制的物能生产力研究. 陈喜靖,王国法,阮关海,邵思文,施志仁,胡鑫虎. 2000

[9]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估种植制度经济、生态效益的研究. 沈明星,黄细喜. 1994

[10]陇东旱塬区作物生产潜力估算研究——以镇原试区为例. 马小黎,刘建华,牛俊义. 2010

[11]河北省1949~1998年种植制度演变分析. 杨金深,孙丽敏. 2000

[12]江苏沿江地区以春玉米为中心多元高效种植制度研究. 刘建. 2003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稻田种植制度的变革. 张伯平. 2002

[14]南方红壤丘陵区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技术途径——浙西红壤试验区的研究与实践. 陈喜靖,王国法,韩常灿,徐志福,蒋永清,奚辉. 2003

[15]红黄壤区“豌豆-稻-稻”高产高效种植制度研究. 王德仁,卢婉芳,陈苇,杜志贵,陈询泽. 2001

[16]稻田引种旱作物及其复种轮作的研究. 费槐林,王德仁,应继锋,陈斌. 1989

[17]中国种植制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综述. 王华英,胡海棠,李存军. 2015

[18]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综述. 孙金秋,孙金秋,任相亮,胡红岩,姜伟丽,马亚杰,王丹,宋贤鹏,马艳,马小艳. 2019

[19]湘桂走廊单双季稻混栽稻田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 钟玉琪,侯茂林. 2019

[20]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裴占江,刘杰,史风梅,王粟,卢玢宇.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