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及插秧株数对水稻品种牡丹江32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巍巍

作者: 张巍巍;柴永山;孙玉友;魏才强;解忠;李洪亮;刘丹;刘春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密度;插秧株数;产量;茎蘖数;干物重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5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70-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牡丹江32为试材,研究密度和插秧株数对水稻群体茎蘖数动态、最大叶面积指数、干物重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为保证水稻较高群体茎蘖数需提高增加每穴插秧株数至4~6株,较小的每穴占地面积有利于群体茎蘖数的提高,最佳行距×株距为36 cm×12 cm,这与常规栽培方式一致。增加每穴插秧株数可显著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这种增加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每平方米茎蘖数实现的,而增加每穴占地面积对最大叶面积指数有降低作用。成熟期干物重与每穴插秧株数及每穴面积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增加每穴插秧株数有增加干物重的趋势,而扩大每穴面积会减小干物重。每平方米茎蘖数、成熟期干物重、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对于牡丹江32水稻品种,插秧规格40 cm×10 cm或30 cm×12 cm,每穴插秧4~6株,产量可达到8 635.4、8 634.0 kg·hm-2,二者差异不大,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2]插秧规格对水稻品种牡丹江32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解忠. 2015

[3]腐解菌剂耦合尿素对水稻秸秆腐解率及产量的影响. 李阳阳,陈帅民,徐铭鸿,迟畅,马巍,王胤平,宋艳,范作伟,吴海燕. 2025

[4]油菜撒播轻型栽培技术研究 Ⅱ.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撒播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侯剑. 2008

[5]栽培因素对北方粳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Ⅳ)——插秧株数对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李彦利,严光彬,孟令君,贾玉敏,严永峰,陶宏. 2005

[6]不同施氮水平和抛栽密度对杂交稻中浙优634分蘖动态的影响. 叶万余,何永祥,董丽兰,余永国,韦汉文,黎耀军. 2011

[7]不同年份下播期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丁锐钦,丁亨,裴雪霞,张定一. 2013

[8]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莉,王婧,逄焕成,张珺穜,郭建军,董国豪,丛萍. 2017

[9]不同穗型水稻产量与群体生理性状的关系. 秦志列,王术,秦阳,徐士铁. 2004

[10]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密度品质优化研究. 江海,王秋菊,赵宏亮,王萍,姜辉,孟英,张毓,黄莹. 2010

[11]直播密度对常规早稻产量性状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张玉烛,何超. 2015

[12]稻蟹生态种养产出量及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马亮,董立强,田春晖,李跃东,孙富余. 2020

[13]氮肥与移栽密度互作对低产田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陈海飞,冯洋,蔡红梅,徐芳森,周卫,刘芳,庞再明,李登荣. 2014

[14]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 段素梅,杨安中,陈周前,张金虎. 2009

[15]不同移栽密度下氮素调控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徐富贤,刘茂,熊洪,张林,朱永川,周兴兵,郭晓艺,陈琳. 2019

[16]施肥模式及栽插密度对四川丘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欧阳裕元,陈英立,兰汉军,朱从桦,余俊奇,刁友,李旭毅. 2021

[17]不同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王振洋,王冀川,袁杰,王奉斌. 2022

[18]优质中籼新品种华粳籼74的栽培技术研究. 王元垒,张效忠,殷俊峰. 2000

[19]不同施氮量及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薛英会. 2015

[20]优质粳稻龙粳27精确定量肥密技术研究. 魏中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