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内生真菌Fusarium falciforme R16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怡悦

作者: 袁怡悦;马青云;谢晴宜;吴友根;赵友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广藿香;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抗枯草芽孢杆菌活性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4 年 012 期

页码: 4009-40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广藿香是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重要南药,为了探究其内生真菌的代谢属性及其抗菌作用,本研究采用组织培养法从广藿香植物花组织中分离和鉴定内生真菌,采用硅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对广藿香内生真菌Fusarium falciforme R16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内生真菌Fusarium falciforme R16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醇(1)、2-羟乙基-联二苯(2)、4-甲基-5,6-2H-吡喃-2-酮(3)、苯乙酸乙酯(4)、苯甲醚(5)、4-bromostilbene-O-methyl isopropionate (6)、2-甲基-1,4-苯二酚(7)、N-(4-羟苯乙基)-2-苯乙酰胺(8)、乙酸-4-戊烯酯(9)、2-(4-甲氧基苯)-2-丙醇(10)、4-methylideneoxane (11)和2-四氢萘酚(12)。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5,7和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化合物11和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弱的抑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真菌抗菌活性物质发掘提供参考依据。

分类号: S567.239%Q936

  • 相关文献

[1]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丁海娥,杨中铎,舒宗美,师音. 2013

[2]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裴英,杨中铎,李志忠,舒宗美,师音. 2013

[3]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条件优化. 陈珣,杨镇,肖军,马晓颖,龚娜,杨涛. 2015

[4]几种植物挥发油的抗菌作用研究. 王建国,张国伟,徐贵财,韩静. 2006

[5]不同硝铵比氮素供应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卢丽兰,杨新全,王彩霞,符式龙,梁振益. 2017

[6]广藿香功效及应用进展. 常怡雪,甘君妍,王玮哲,寇新宇,冯志攀,李普旺,杨子明,陈煜. 2019

[7]磷水平对广藿香药效成分的影响. 杨欣,卢丽兰,杨新全,张玉秀,王彩霞,符式龙,魏建和. 2020

[8]钾水平对广藿香生长、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卢丽兰,杨新全,战晴晴,王彩霞,符式龙,梁振益,魏建和. 2020

[9]广藿香遗传基础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吴友根,吴连花,何际婵. 2010

[10]广藿香挥发油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方法比较. 吴友根,吴连花,何际婵. 2011

[11]采后处理对广藿香药材中精油组分含量的影响. 李威,高艺,陈瑜珍,黄文洁,晏石娟,莫小路. 2023

[12]广藿香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顾艳,梅瑜,徐世强,孙铭阳,周芳,李静宇,王继华. 2022

[13]橡胶林下栽培和露地栽培广藿香精油成分的对比研究. 庞玉新,张影波,吴敏,袁媛,于福来,陈晓鹭,胡璇. 2014

[14]正交设计优化广藿香基因组SRAP扩增体系的研究. 吴友根,郭巧生,何际婵,林尤奋. 2010

[15]珍稀南药广藿香的研究进展. 陈元生. 2007

[16]广藿香中矿质营养分布特性的研究. 吴友根,郭巧生,林尤奋,何际婵. 2009

[17]广藿香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杨洪早,王东升,张世栋,董书伟,闫宝琪,那立冬,桑梦琪,严作廷. 2017

[18]广藿香不同栽培类型叶表皮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吴友根,吴连花,何际婵,林尤奋,张军锋,范春蕾. 2011

[19]抗菌肽B、D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广藿香的研究. 张家明,孙雪飘,郑学勤. 1997

[20]广藿香对耐药哈维氏弧菌生物膜形成及相关基因的影响研究. 纪佳丽,刘广锋,冯娟,杨文斌,管淑玉.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