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强杂种优势组合的基因型分析与分子预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锐

作者: 李锐;马海林;白建荣;张洁;关超;杨瑞娟;张丛卓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强杂种优势;杂交组合;分子预测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494-500

摘要: 基于40个SSR位点的分析,87份自交系划分4大群。其中,第Ⅰ群包括4小类,第1小类为Reid种群;第2小类包括郑58;第Ⅱ群分为2类,类2分为2组,其中一组属于Lancaster种群;第Ⅲ群是塘四平头群;第Ⅳ群可能是新的优势类群。以Reid×Lancaster杂优模式为例子,对强优势组合的亲本位点进行了比较,筛选出了有效母本自交系Z42和Z44,有效父本自交系Z13,Z14,Z15,Z16,Z17,Z18,Z19,Z30;对所有组合与对照品种的杂合位点数进行比较后,推荐了20个强优势组合供田间试验。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辽宁省部分玉米杂交组合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刘玉萍,陈晓云,詹德江,张喜华. 2001

[2]云南28个玉米杂交组合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李雁,肖植文,伏成秀,袁江明. 2015

[3]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 李洪,王瑞军,王彧超,郗小倩. 2018

[4]玉米杂交育种中杂交组合灰色评判的应用优势. 张虎. 2018

[5]玉米杂交种母本自交系的SSR快速鉴定技术. 王春喜,李新海,郝转芳,李晓辉,曲延英,张世煌. 2007

[6]中晚熟玉米杂交组合耐旱性鉴定与评价. 韩登旭,石书兵,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杨杰,邵红雨,李铭东. 2014

[7]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刘忠祥,寇思荣,何海军,王晓娟,周玉乾,李志明,杨彦忠. 2011

[8]适宜籽粒机收玉米杂交组合的鉴定和筛选研究. 王向鹏,张如养,范会民,王继东,宋伟,赵久然. 2017

[9]16份美国玉米种质扩增计划材料的利用潜力分析. 程伟东,谢小东,周海宇,覃兰秋,周锦国,谭贤杰,江禹奉,谢和霞. 2015

[10]亲子鉴定技术在玉米杂交组合组配中的应用研究. 郭景伦,李会海,张静梅,苏瑞平,任洁,刘亚维,宋瑞莲. 2008

[11]十八个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周彦民,易红华,胡伟,阎应红,陈荣丽. 2023

[12]玉米不同单倍体诱导系之间杂交组合诱导效果的研究. 丁舰舟,钱益亮,左晓龙,齐耀程,王俊,张玮,张云华,阮龙. 2016

[13]不同杂交组合猪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比较分析. 韩雪,付晓利,粟朝芝,朱丽莉,尚以顺. 2016

[14]12个黄瓜杂交组合比较试验. 刘丽君,胡建斌,李建吾,司胜伟,刘俊青. 2011

[15]柞蚕抗大x(8821·8822)及其放养技术. 王德生. 2009

[16]青壳蛋,白壳收杂交组合筛选试验报告. 赵爱珍,陈烈. 1996

[17]不同杂交组合黔东花猪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测定. 韩雪,粟朝芝,付晓利,朱丽莉,尚以顺. 2016

[18]贵州12个柞蚕品种与河33杂交一代的主要经济性状. 王庆忠,罗朝斌,田应书,岳宣,冯世华. 2013

[19]木豆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K.B.Saxena,R.V.Kumar,杨示英. 2006

[20]甘蓝型黄籽高油分隐性核不育两系8187AB的选育研究. 邵明波,李风华.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