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两用不育系HS-57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柳青山
作者: 柳青山;梁笃;段冰;李团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两系法杂交种;两用不育系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07 年 35 卷 06 期
页码: 47-4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HS-57为高粱两用不育系,对其雄性不育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研究表明,HS-57在晋中盆地的育性表现,不同年份存在差异。其不育性的恢复受两对等位显性基因控制。A1类型保持系不能恢复其育性,A2类型保持系和恢复系对其育性表现恢复。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 邱趾忠,李任华. 2000
[2]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制种研究. 黄宗洪,向关伦,倪克鱼,刘远坤,唐文平. 1993
[3]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4]不同高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与鉴定. 吴奇,周宇飞,高悦,张姣,陈冰嬬,许文娟,黄瑞冬. 2016
[5]高粱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葛占宇,马尚耀,成慧娟,严福忠,王立新,王岩. 2012
[6]高粱抗蚜的分子标记RAPD初步分析. 李玥莹,徐兰兰,邹剑秋. 2006
[7]不同施氮水平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 葛占宇,马尚耀,成慧娟,严福忠,王立新,张姼,隋虹杰,潘映雪. 2016
[8]吉林省高粱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 周紫阳,马英慧,李光华,王江红,周连生. 2009
[9]酿造用高粱新品种辽粘3号. 王德生. 2010
[10]无融合生殖研究及其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张福耀,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牛天堂. 2000
[11]高粱SSA-1无融合生殖特性及其遗传分析. 张福耀,孟春刚,阎喜梅,郑晋波,平俊爱,王立新,韦耀明,牛天堂,吴树彪. 1997
[12]高粱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李玥莹,邹剑秋,徐秀明. 2007
[13]高粱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王德生. 2013
[14]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肖军,石太渊,郑秀春,段有厚. 2004
[15]高粱不育系124A的选育. 王金艳,杨立国,李刚,李智勇. 2006
[16]高粱抗蚜品种叶片化学物质含量的分析. 李玥莹,赵姝华,杨立国. 2002
[17]高粱新技术育种的实践与探讨. 马英慧,李光华. 2018
[18]中国高粱芽期酯酶同工酶研究报告. 庾正平,王富德,徐丽华,乔燕祥,高平平,母玉敏,沈铃承. 1989
[19]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王晓娟,孔英珍,王亚馥,庞斌双,倪建福. 2000
[20]高梁新杂交种赤杂2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成慧娟,马尚耀,严福忠,王立新,葛占宇,王岩.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食用高粱新品种晋白糯1号的选育
作者:孙美红;梁笃;郭琦;张晓娟;范昕琦;王绘艳;赵娟莹;柳青山;张一中
关键词:优质;食用高粱;晋白糯1号;品种选育
-
高粱CIPK家族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
作者:徐鹏;李春宏;范昕琦;梁笃;沈新莲
关键词:高粱;CIPK基因;全基因组鉴定;非生物胁迫
-
不同棉花品种种子萌发期耐旱性综合评价
作者:高利英;邓永胜;王晓歌;孔凡金;申贵芳;王宗文;段冰;王景会;徐东东;韩宗福
关键词:棉花;种子萌发;干旱胁迫;相对指标;耐旱性评价;模糊隶属函数
-
糯高粱顶土能力与幼苗器官形态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晓娟;刘勇;王绘艳;聂萌恩;张一中;范昕琦;梁笃;郭琦;柳青山
关键词:糯高粱;中胚轴;顶土力
-
基于表型性状的高粱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者:张一中;张晓娟;梁笃;郭琦;范昕琦;聂萌恩;王绘艳;赵文博;杜维俊;柳青山
关键词:高粱;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
-
褪黑素对盐胁迫下高粱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及生理机制
作者:聂萌恩;宁娜;张一中;李双双;范昕琦;柳青山;张海平
关键词:高粱;盐胁迫;褪黑素;种子萌发
-
高粱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作者:杨玲;袁辉;郭旭凯;段冰;郭睿;邵强;柳青山
关键词:高粱;多酚;原花青素;花青素;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