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文寅

作者: 郑文寅;曾令楠;程颖;侯丞志;曹文昕;赵莉;姚大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Griffing双列杂交Ⅱ;遗传分析;营养和健康品质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22 年 010 期

页码: 2088-20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籽粒中类胡萝卜素是一类重要的营养和健康化学成分。本研究利用7个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遗传模型、显隐性基因和遗传参数估算等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亲本中,生选2号是一个优良的亲本材料,其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一般配合力较好,可以较快地提高杂交后代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亲本选配时应选择高×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类型。小麦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遗传,高值受隐性基因控制且遗传力较低。在小麦营养和健康品质育种中,宜在高代进行严格选择以选育出较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新品系,达到改良和提高我国小麦营养和健康品质的目的。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牛肉红朱橘果实的品质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李文云,王壮,袁启凤,陈守一,李金强. 2013

[2]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皮肤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体色三刺激值的影响. 张晓红,吴锐全,王海英,欧阳冰,吴立新. 2010

[3]132份甘薯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陈伊航,唐朝臣,张荣,姚祝芳,金晶炜,王章英. 2024

[4]西洋参施肥技术研究第三报:不同有机复合肥的施用效应. 王铁生,刘鹏举,王纪华,赵冬梅,李荣峰,赵洪权,王化武,檀树先,刘彦. 1990

[5]抗寒李新品种公主红. 张艳波,张连喜. 2022

[6]大气C0_2浓度升高对绿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郝兴宇,冯永祥,韩雪,邸少华,林而达. 2013

[7]小麦-长穗偃麦草矮秆种质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崔淑佳,卢虹,崔雨,高居荣,王洪刚,李兴锋. 2015

[8]小麦品种绵麦37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任勇,陶军,欧俊梅,庞启华. 2009

[9]矮秆种质的赤霉酸反应和株高遗传模型的分析. 郑永胜,吴昆仑,迟德钊,马晓岗. 2008

[10]小麦农艺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毕晓静,史秀秀,马守才,韩芳,亓佳佳,李清峰,王志军,张改生,牛娜. 2013

[11]小麦新品种绵麦39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欧俊梅,任勇,陶军,庞启华. 2009

[12]小麦赤霉病抗源N553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张勇,张伯桥,高德荣,程顺和. 2005

[13]小麦籽粒主要蛋白质相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孔祥赫,张立平,赵昌平,张润生,苑少华. 2008

[14]小麦材料CH1532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孔佳茜,郭慧娟,乔麟轶,李欣,贾举庆,张树伟,常利芳,阎晓涛,任永康,畅志坚,张晓军. 2020

[15]小麦籽粒硬度的遗传分析. 姚金保,周淼平,马鸿翔,张鹏,张平平,杨学明. 2018

[16]普通小麦品种科成麦2号抗条锈病基因鉴定及分子作图. 邓光兵,龙海,潘志芬,唐建. 2011

[17]小麦品种C591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牛永春. 2006

[18]小麦农家品种大籽糙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牛永春. 2003

[19]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抗引655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徐世昌,张敬原,万安民. 2006

[20]我国小麦农家品种白老芒麦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牛永春,井金学,李振岐.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