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南部悬浮颗粒物脂肪酸组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华雪

作者: 刘华雪;柯常亮;李纯厚;廖秀丽;黄洪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南海;悬浮颗粒物;脂肪酸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10 期

页码: 2599-26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科考船在2012年2月22日—3月20日调查期间,对南海南部海域0 m、75 m和150 m层水体悬浮颗粒物进行了脂肪酸(FA)组成的研究。FA含量在表层、75 m层和150 m层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9—15.65μg/L,10.45-14.45μg/L和9.65—16.45μg/L。FA与叶绿素a的比值垂向变化非常大,在表层和150 m层都大于70,而在75 m层小于30(除A7)。悬浮颗粒物的FA组成以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C16:0和C18:0,其次是C12:0,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C14:1n3、C16:1n7和C16:1n9,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C18:2n6和C22:2n6。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与C16:0、C18:0、C20:0等正相关,可认为第一主成分主要表征浮游植物和碎屑,而第二主成分所表征的可能与浮游动物等有关的信息。悬浮颗粒物的脂肪酸标记物中,C16:1n7/C16:0和∑C16:1/∑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同时C16:1n7/C16:0与∑C18/∑FA呈显著负相关,将C16:1n7/C16:0和C16:1/∑FA结合起来适宜于指示硅藻类的组成,∑C18/∑FA可用来指示甲藻类组成。

分类号: P734.23

  • 相关文献

[1]梯级溢流堰对入湖河流水环境的影响. 张邦喜,秦松,夏品华,林陶. 2014

[2]桑沟湾夏、秋季悬浮颗粒物的沉降通量及再悬浮的影响. 杨茜,杨庶,宋娴丽,孙耀. 2014

[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水悬浮颗粒物中的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 王艳龙,陈军辉,高莉媛,王帅,郑晓玲,孙承君,王小如. 2016

[4]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悬浮颗粒物去除工艺研究概况. 李宏伟,张清靖,刘青,曲疆奇,贾成霞. 2015

[5]近180°水中悬浮颗粒物体积散射函数测量. 陈都,刘秉义,杨倩,唐军武,吴松华. 2021

[6]混养罗非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围隔中悬浮颗粒物和弧菌数量的影响. 粟丽,朱长波,陈素文. 2015

[7]对虾池塘网箱养殖罗非鱼期间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动态及对罗非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粟丽,朱长波,张汉华,李卓佳,余招龙. 2012

[8]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春季水环境中有机锡在水/SPM间的分配特征. 高俊敏,任春蓉,张科,姜文超,金芬. 2017

[9]贝藻处理工厂化养殖废水的研究. 曲克明,卜雪峰,马绍赛. 2006

[10]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春季水环境中有机锡在水/SPM间的分配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高俊敏,任春蓉,张科,姜文超,金芬,郭劲松. 2016

[11]鄱阳湖丰水期悬浮颗粒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格局. 张莉,袁丽娟,张大文,罗林广,魏益华. 2017

[12]草鱼池塘养殖水体的悬浮物特征. 陈哲,刘兴国,程翔宇,张旺,程果锋,肖述文. 2024

[13]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2019—2020年夏季表层悬浮颗粒有机质组成及其控制因素. 陶舒琴,李云海,唐正,叶翔,孙恒,高众勇,李国刚. 2022

[14]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悬浮颗粒物去除装备研究进展. 周亮,唐荣,刘兴国,程果锋,顾兆俊,刘士坤. 2023

[15]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春季水环境中有机锡在水/SPM间的分配特征. 高俊敏,任春蓉,张科,姜文超,金芬,郭劲松. 2016

[16]桑沟湾海水中浮颗粒物的动态变化. 匡世焕,方建光. 1996

[17]臭氧对养殖水体中颗粒物的絮凝和破碎作用. 程翔宇,刘兴国,陈哲,肖述文,潘恒丰,张旺. 2024

[18]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2008

[19]中国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断裂体系的发育与演化. 吴智平,刘雨晴,张杰,贾博,刘一鸣,段亮,张道军,裴健翔. 2018

[20]南海打开模式:右行走滑拉分与古南海俯冲拖曳. 王鹏程,李三忠,郭玲莉,赵淑娟,李玺瑶,王永明,惠格格,王倩.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