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区玉米适时晚收增产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月娥

作者: 刘月娥;谢瑞芝;张厚宝;李少昆;高世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适时晚收;产量;增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0 年 43 卷 13 期

页码: 2820-28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增产效果和适应性,为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中国主要玉米产区(东北、华北和黄淮海地区)的41个试验点,设置推迟7d和14d两个时间收获,分析适时晚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调查数据显示,适时晚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显著增加。推迟7d收获,两年各试点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4.20%和4.94%;推迟14d收获,两年各试点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79%和7.92%。玉米晚收增产效果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加(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淮海地区),推迟7d收获时,纬度每降低一度,2007年和2008年的增产幅度分别为0.08%.d-1和0.06%.d-1;推迟14d收获时,纬度每降低一度,2007年和2008年的增产幅度分别为0.06%.d-1和0.07%.d-1。玉米适时晚收提高了对光温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迟7d和14d收获,有效积温分别增加了109.5℃和194.5℃,日照时数分别增加了44.55h和83.38h。【结论】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加,适宜的晚收时间与当地生态条件也密切相关。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黑垆土长期施肥对冬小麦-玉米轮作产量的影响. 周海燕,丁宁平,王婷,尚来贵. 2017

[2]黑垆土长期施肥对冬小麦-玉米轮作产量的影响. 周海燕,丁宁平,王婷,尚来贵. 2017

[3]玉米栽培密度问题初探. 王宇菲,李平,付景昌. 2008

[4]赤峰市玉米增密防倒伏增产技术途径. 慈艳华,孟繁盛,郑伟,张丽妍,边丽梅,郝春雷,杨艳梅,孙军玲. 2010

[5]玉米宽垄增行增产效果研究. 师臣,高树仁,谭福忠,姜军,郑巍,崔洪秋,徐磊. 2015

[6]稀施保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杨文飞,翟中凯,杨礼军,朱云林,钱新民,王伟中. 2014

[7]玉米机械化密植增产种植模式试验研究. 张旭. 2012

[8]玉米机械化疏密种植技术研究. 刘欣. 2012

[9]玉米机械化疏密种植模式增产试验. 张旭. 2016

[10]深松在玉米大垄双行疏密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张旭. 2011

[11]赤峰市玉米生产现状与增产途径. 孟繁盛,宁朝辉,慈艳华,郑伟,杨艳梅,卜一,霍剑锋. 2009

[12]玉米疏密种植模式增产试验. 李伟红,王福义,裴泽莲,王帅,刘欣. 2012

[13]新型调节剂稀施保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和增产效果. 杨文飞,贾艳艳,文廷刚,顾大路,杜小风,吴传万,王伟中. 2020

[14]寒地玉米幼苗早发增产技术研究.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连永利,郭巍. 2011

[15]不同深松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赵伟. 2011

[16]保氮素在黑土上的肥效试验. 王玉峰. 2002

[17]硅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及增产机理初探. 任军,郭金瑞,邢秀琴,戚光,袁震霖. 2002

[18]几种缓释肥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的应用效果. 刘淑琴,何宝林. 2012

[19]发展玉米生产是我国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任天志,李应中. 1996

[20]硅肥的抗旱增产作用. 孙毅,高玉山,任军,闫孝贡.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