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Barnase和Barstar基因创建棉花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永红

作者: 朱永红;李朋波;潘转霞;杨六六;夏芝;曹彩荣;吴翠翠;丁霄;侯保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杂种优势;雄性不育系;恢复系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1056-1057+1083

摘要: 将Barnase及Barstar基因构建的不育及恢复基因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棉花基因组,经田间生物学检测及分子检测,获得120株T0阳性棉花不育系植株和76株T_0阳性棉花恢复系植株。经回交转育,选育成不同性状的不育系材料5个,恢复性良好的恢复系材料3个;获得的不育系及恢复系材料已选育至T_5。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大豆不育系的恢复系筛选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李杰坤,张磊,孙文勤,黄志平,张丽亚,胡晨,胡国玉,周斌. 2010

[2]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张巧凤,许凌,王才林. 2008

[3]辣椒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报. 袁远国,胡明文,李英,杨新城,罗孝明. 2008

[4]新型向日葵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筛选. 梁国战,张贵祥,魏廷武. 2012

[5]杂交稻米质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分子标记鉴定. 刘小川,王渭霞,陈深广,余柳青. 2005

[6]Rht 3基因在杂种小麦中的利用. 赵寅槐,邹明烈,马正强,王苏. 1986

[7]几个骨干谷子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李素英,冯小磊,范光宇,苏旭,高翔,田晓建,赵治海,刘正理. 2016

[8]Mo17Ht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陈岩,董敬超,吴丹,吴金桐. 2006

[9]水稻恢复系“R3207”配制组合的灰色关联评价. 何花榕,房贤涛,谢祖钦,杨惠杰. 2011

[10]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选育研究. 李云,毛堂芬,张敏. 2009

[11]高粱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程庆军,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王立新. 2001

[12]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玉米新品种. 闫米格,武岩军,任丽萍,李素玲. 2011

[13]新选高梁亲本系的配合力分析. 闫凤霞,梁笃,段冰,郭琦,张晓英,李团银. 2011

[14]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分析. 闫凤霞,梁笃,段冰,郭琦,张晓英,李团银. 2011

[15]临型小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性能的研究. 仇松英,许钢垣. 1997

[16]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张明生,陈晓静. 2000

[17]单粒型甜菜新品种“中甜─吉甜单一”的选育. 韩克飞,周玉文,拱云生,李贵清,庞风仙,朱国民. 1994

[18]浙3A萝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其利用初报. 韦顺恋,宋敏霞. 1990

[19]谷子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李会霞,王玉文,王高鸿,田岗,史琴香. 2002

[20]甜菜雄性不育系配合力对杂交种表现的影响. 漆燕玲.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