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作物生产应对措施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爱军

作者: 黄爱军;陈长青;类成霞;张卫建;卞新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江淮地区;气候资源;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作物生产;应对措施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11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11-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朗和世界性粮食安全危机日益严重,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的研究热点。江淮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探讨该区域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应对策略,对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持续增长意义重大。依据我国江淮地区32个气象台站的多年逐日气象资料,并结合多年农作物生育进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江淮地区气候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48年来江淮地区光、热、水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每10年分别平均递增了0.28、0.17和0.38℃;夜间增温幅度高于白天,日温差每10年平均下降了0.21℃。≥0℃和≥10℃的积温增加明显,每10年分别平均递增了92和79℃;年降水总量变化不明显,但年际间波动大;年日照时数和太阳总辐射量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了8.1 h和12.3 MJ.m-2。从稻麦的实际响应来看,小麦播期推迟,成熟期提前,总生育期缩短4 d;而水稻播期提前,成熟期也提前,总生育期基本不变。去除技术影响后的稻麦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稻麦历史产量主要与最低气温正相关,与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最后针对江淮地区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和作物生产发展趋势,就江淮地区未来气候变暖情形下作物生产的应对策略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分类号: S162.3

  • 相关文献

[1]东北气候和土壤资源演变特征研究. 王春春,陈长青,黄山,邓艾兴,张卫建,卞新民. 2010

[2]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及助力碳中和的减排固碳途径. 严圣吉,邓艾兴,尚子吟,唐志伟,陈长青,张俊,张卫建. 2022

[3]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赵鑫,张宝林,苏晓菲,王振,韩彦龙,曹盛,陈少锋. 2018

[4]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李秋月,李秋月,潘学标,王丽,李克南. 2011

[5]隐性自然灾害对中国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韩天富,张卫建,胡国华,周新安,吴存祥,李金玉,杨文钰. 2013

[6]全球气候变化与西藏农牧业发展. 尼玛扎西,杨勇,禹代林,桑布,边巴. 2010

[7]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应对措施——以镶黄旗为例. 石红霄,吴新宏,李鹏,杨婷婷. 2012

[8]中国应抓住气候变化的战略机遇期. 张正斌,段子渊,陈兆波,徐萍. 2014

[9]2014年9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张秀敏,刘阳. 2014

[10]气候带北移及其对中国作物种植 制度的影响研究进展. 胡延斌,肖国举,李永平. 2020

[11]对IPCC AR6报告中有关农业系统结论的解读. 段居琦,袁佳双,徐新武,居辉. 2022

[12]东北农业气候资源与春玉米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及作物生产应对策略. 陈长青,钱春荣,邓艾兴,张卫建. 2008

[13]湖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 安悦,谭雪兰,谭杰扬,余航菱,王振凯,李文哲. 2021

[14]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均衡分析. 黄德林,李喜明,李新兴. 2016

[15]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及其地上地下互作机制研究. 张卫建,邓艾兴,郑建初,朱建国,卞新民. 2008

[16]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郭夏宇,艾治勇,龙继锐. 2018

[17]气候智慧型农业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管大海,张俊,王卿梅,张燕萍,周玮,黄波,赵欣,王利,张卫建,王全辉. 2017

[18]气候变化的影响阈值与中国的粮食安全. 熊伟,林而达,居辉,许吟隆. 2005

[19]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张卫建,尚子吟,张俊,严圣吉,邓艾兴,张鑫,郑成岩,宋振伟. 2023

[20]美国世纪大旱引发的思考——农业生产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宋莉莉,王秀东.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