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6功能标记开发及微核心种质中Rf6基因的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雪

作者: 王英;邹礼平;魏朗;彭方;黄文超;段俊枝;姚国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莲型水稻;恢复基因Rf6;微核心种质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7 年 46 卷 02 期

页码: 12-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核恢复基因Rf6是红莲型杂交水稻特有的新恢复基因,为了寻找更多具有Rf6恢复基因的种质,以扩展红莲型杂交水稻的恢复系来源,组配更多优良杂交品系,利用Rf6及其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开发Rf6基因的功能标记,并利用该标记对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PCR扩增,筛选具有Rf6恢复基因的种质。结果表明,在324 bp插入片段(Rf6较其等位基因插入324 bp)两侧设计引物(正向引物:5'-ATGACAAGAGGACCAGCGATGCAATGG-3',反向引物:5'-ATTCTTGCAGAGATAGACCATGAGCGTG-3'),利用该引物可扩增出条带清晰且无杂带的差异片段,可用于Rf6基因的鉴定。利用该标记在197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中筛选出22份具有Rf6恢复基因的种质,可为拓宽红莲型杂交水稻的恢复系来源提供材料。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微核心种质中广亲和基因S5~n的筛选. 姚国新,胡建,黄明军,段俊枝. 2014

[2]57份小麦微核心种质白粉病抗性评价. 阎晓涛,常利芳,张树伟,郭慧娟,李欣,乔麟轶,畅志坚,任永康,郑军,张晓军. 2020

[3]应用微核心种质进行作物重要经济性状的评价. 王建成,段乃彬,李群,颜廷进,张文兰,戴双. 2008

[4]大豆微核心种质在黄淮地区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刘章雄,杨春燕,徐冉,卢为国,乔勇,张礼凤,常汝镇,邱丽娟. 2011

[5]大白菜eIF(iso)4E.a和eIF(iso)4E.c双突变体新资源的鉴别及其TuMV抗性研究(英文). 刘栓桃,李巧云,张志刚,王立华,王晓,赵智中,王淑芬,徐文玲,刘贤娴,刘辰. 2017

[6]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的分子标记鉴定. 张海萍,常成,游光霞,张秀英,闫长生,肖世和,司红起,卢杰,马传喜. 2010

[7]大豆微核心种质与育成品种的种子蛋白11S/7S比值的分析. 王林林,关荣霞,齐峥,邱丽娟,罗淑萍. 2008

[8]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的耐储藏特性初步研究. 吴方喜,朱永生,谢鸿光,张建福,谢华安. 2010

[9]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及其回交高代糙米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 魏明亮,杜娟,曾亚文,杨树明,普晓英. 2013

[10]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分析. 金铭路,杨春刚,余腾琼,郭桂珍,汤翠凤,张俊国,阿新祥,曹桂兰,徐福荣,刘宪虎,戴陆园,张三元,韩龙植. 2009

[11]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构建. 侯森,秦慧彬,李萌,王海岗,穆志新. 2024

[12]国内外蚕豆核心种质SSR遗传多样性对比及微核心种质构建. 姜俊烨,杨涛,王芳,方俐,仲伟文,关建平,宗绪晓. 2014

[13]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农艺性状和黄曲霉抗性关联分析. 黄莉,任小平,张晓杰,陈玉宁,姜慧芳. 2012

[14]抗稻瘟病基因Pib、Pita、Pi5、Pi25和Pi54在我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中的分布. 岂长燕,许兴涛,马建,王帅,田鹏,孟令志,闫文秀,赵志超,王洁,王久林,雷财林. 2019

[15]大豆微核心种质蛋白亚基含量变异的分析. 简爽,卢为国,文自翔,李海朝,袁道华,李金英,张辉,叶永忠. 2012

[16]中国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微核心种质的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 宋喜娥,李英慧,常汝镇,郭平毅,邱丽娟. 2010

[17]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性的鉴定. 宋雯雯,李继存,赵云,周静,黄新阳,曾海燕,杨光明,李素真,吴存祥,韩天富. 2020

[18]甘蓝型油菜微核心种质耐旱鉴定与评价指标筛选. 洪双,李浩,许鲲,程希,李洪戈,张付贵,曾长立,伍晓明. 2018

[19]中国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微核心种质的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 宋喜娥,李英慧,常汝镇,郭平毅,邱丽娟. 2010

[20]大豆微核心种质对草甘膦的耐受性鉴定. 李脉泉,化宿南,郭兵福,刘明,宋健,陈建港,周福来,于莉莉,陶波.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