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两优特青的早穗影响因素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玉烛
作者: 马国辉;何英豪;谢建红;肖丽荣;黄志农;杨先忠;吴宏恒;刘朝友;许仲材;龚月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秧龄;早穗;补偿栽培;产量性状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1998 年 12 卷 S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观察两系高产组合培两优特青25丘不同程度早穗的稻田,并辅以育秧方式、播种期、播种量、寄插密度和大田密度试验,分析早穗形成的特点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秧龄及高氮是影响早穗的主要因素,两段秧和烯效唑具有一定范围的缓解作用。严重早穗可造成12%~14%的减产,表现优势穗减少,穗均总粒数和千粒重下降;轻度早穗仍属高产栽培的正常范围,高位分蘖补偿成穗及早穗结实率提高是大田补偿栽培可利用的主要特性。并以营养体的发育程度建立了早穗的评价系统。
分类号: S511.104
- 相关文献
[1]寒地水稻抽穗期长短与温度关系研究. 王立志,王春艳,李忠杰,王连敏,矫江,许显滨. 2004
[2]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吴文革,孔令娟,杨惠成,李泽福,陈周前,刘春盛,方兴龙. 2006
[3]寒地水稻早穗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冯雅舒. 2002
[4]黑龙江省水稻常见的生产障碍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李明贤. 2004
[5]寒地水稻抽穗期的灰色关联分析. 王立志,王连敏,王春艳,李忠杰. 2004
[6]几个杂交稻组合的适应性分析. 龚红兵,周义文,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盛生兰. 2006
[7]杂交籼稻新组合Ⅱ优084抗逆性研究. 龚红兵,盛生兰,周义文,张继本,胡春明,刁立平,林添资,景德道,王克明. 2005
[8]播种期、秧龄及施氮量对杂交粳稻春优84产量及生产特性的影响. 胡谷琅,薛占奎,闫川,房玉伟,王雪芹,丁祥海. 2014
[9]播种量与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龙瑞平,李贵勇,夏琼梅,侯跃,朱丽芬,李香连,赵丽娟,朱海平,杨从党. 2015
[10]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 段素梅,杨安中,陈周前,张金虎. 2009
[11]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英文). 滕飞,陈惠哲,曾研华,蔡雪青,朱德峰. 2015
[12]秧龄对水稻分蘖成穗的影响. 陈周前,杨安忠,刘春盛,胡润,盛敏元,詹李根. 2009
[13]不同秧龄双季双抛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周正春,周爱珠,张玉屏*,朱德峰. 2013
[14]毯苗机插水稻长秧龄壮秧培育途径的探索. 薛建涛,李娈,丛舒敏,余恩唯,胡雅杰,常勇,周明明. 2022
[15]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滕飞,陈惠哲,曾研华,蔡雪青,朱德峰. 2014
[16]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 李贵勇,王云华,陈路华,资月娥,桂媛,夏琼梅,邓安凤,龙瑞平,杨从党. 2013
[17]秧龄对不同类型机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赵锋,皮楚舒,张旅峰,章桃娟,程建平,柯青霞,徐顺文. 2016
[18]秧龄对安徽沿江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周永进,冯俊,陈刚,吴文革,许有尊,汪新国. 2015
[19]基于水稻机械旱栽秧技术的适宜秧龄及秧苗形态研究. 辛淑荣,于秀英,边文范,赵理,杨正涛,陈峰,赵自超,郑东峰,赵庆雷,黎仲冰. 2019
[20]播量、育秧基质对不同秧龄郑稻18号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王生轩,齐红志,尹海庆,付景,王付华,王亚.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耐盐碱水稻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马国辉;郑殿峰;母德伟;王奉斌;戴其根;魏中伟;冯乃杰;王才林
关键词:盐碱地;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品种选育;土壤改良;栽培管理
-
叶面喷施能百旺2.0对水稻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穆麒麟;田文涛;党程成;郝蓉蓉;冯乃杰;周梦;胡玉婷;余思蝶;刘越;田小海;马国辉
关键词: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干物质积累;肥料利用率;能百旺2.0
-
S-诱抗素对不同盐胁迫下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蒋文鑫;马国辉;赵黎明;黄安琪;冯乃杰;郑殿峰;邹武龙
关键词:水稻;S-诱抗素;盐胁迫;抗氧化损伤;产量
-
论袁隆平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作者:王宏广;马国辉;辛业芸
关键词:
-
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的解读
作者:马国辉
关键词:
-
长期弃耕降低红壤稻田土壤磷库
作者:龚梦瑶;李巧云;陈安磊;葛体达;李宇虹;秦红灵;马国辉
关键词:红壤稻田;弃耕;土壤全磷;磷素组分;损失途径
-
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研究
作者:彭廷;可文静;熊加豹;王海彬;韩雨恩;孔许;张静;马国辉;魏中伟;林文雄;潘晓华;章秀福;马均;赵全志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产量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