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浩宇

作者: 李浩宇;贾利;宋婷婷;汪胜;张于;方凌;张其安;严从生;隋益虎;江海坤

作者机构: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关键词: 辣椒;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外植体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38-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建立高效的辣椒离体再生体系,选择5种不同基因型的辣椒无菌苗,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对芽诱导分化、芽伸长增殖、生根和移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S+6.0 mol·L-16-BA+1.0 mol·L-1IAA+5.0 mol·L-1Ag NO3组合为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可诱导出白色松软的愈伤组织,Flamingo-bill诱导率为100.0%,子叶诱导率为86.7%.MS+3.0mol·L-16-BA+2.0 mol·L-1IAA+5.0 mol·L-1Ag NO3+1.5 mol·L-1GA3组合为不定芽伸长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不定芽伸长率为66.7%,子叶不定芽伸长率为30.0%.MS+0.5 mol·L-1NAA组合为不定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和子叶不定芽生根率均为100.0%.通过Flamingo-bill和子叶外植体均能获得再生植株.

分类号: S64

  • 相关文献

[1]辣椒的离体再生研究进展. 姚元干. 2002

[2]辣椒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谢立波,郭亚华,李景富,王雪,邓立平. 2006

[3]豇豆组织培养繁殖研究. 商宏俐. 1992

[4]彩叶凤梨离体培养中外植体消毒及防止褐化的研究. 史华平,王彦尊,王计平. 2015

[5]铁皮石斛以芽繁芽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蒙平,张向军,潘颖南,韦绍龙,陈丽娟,李婷,王艳,蒋慧萍. 2014

[6]提高油菜离体培养再生频率的研究. 萨如拉,胡晓林. 2009

[7]福建野生葡萄离体培养研究. 赖呈纯,范丽华,黄贤贵,谢鸿根,余亚白. 2013

[8]槟榔种质资源离体繁殖体系研究. 李栋梁,王景飞,周颖怡,陈业光,张雯婷,戚华沙,陈宣. 2023

[9]多倍体萱草“金娃娃”的离体培养研究. 姜凤英,栾绍武,吴志刚,王平. 2007

[10]重瓣大岩桐离体培养的两种途径. 蒋月喜,何荆洲,邓杰玲,黄昌艳,王晓国,卜朝阳. 2016

[11]基因型和外植体对小麦离体培养的影响. 余桂容,宋军,徐利远,张莲,蒋云. 2012

[12]花生幼叶丛生芽的诱导和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艳,李少雄,周桂元,洪彦斌,林坤耀,梁炫强. 2006

[13]3种东方百合离体培养. 蒋月喜,邓杰玲,黄昌艳,王晓国,何荆洲,卜朝阳. 2016

[14]葫芦科植物再生体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王秋蓉,李柱刚,王珣,冷春旭,赵曦,李晓娟. 2022

[15]西南桦离体培养再生系统研究. 李雪生,陆荣生. 2002

[16]观赏羽衣甘蓝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赵秀枢,李名扬,张文玲,刘凡. 2009

[17]在油菜组织培养中激素及基因型对下胚轴分化的影响. 王景雪,孙毅,崔贵梅,刘少翔,王果萍,尚勇进,王卉. 2000

[18]木薯初生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 申乃坤,王溪森,黄志民,黎贞崇,周兴. 2010

[19]外植体对甘薯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影响. 唐君,赵冬兰,刘亚菊. 2004

[20]多浆旱生植物霸王高频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冯波,段娇娇,伍国强,王锁民.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