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黑麦代换系鉴定及其杂交诱导易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利国

作者: 张利国;张效霏;张树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代换系;易位;鉴定;黑麦;原位杂交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1 年 016 期

页码: 5442-54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黑麦易位系在小麦染色体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由于黑麦是小麦的近缘种属,抗病、抗逆性强,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基因,是改良小麦的重要基因库。代换系代换的是整条染色体,因此它的细胞学稳定,生活力强。因此,被鉴定出的小麦-黑麦易位系具有诸多优点,在经过田间筛选后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本研究应用C-分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进行细胞学鉴定,鉴定出代换系4个,易位系2个,并对C-分带和原位杂交实验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也进行了探讨,这对小麦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1B/1R易位系——“84059-4-2”的细胞学鉴定. 钟少斌,姚景侠. 1991

[2]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刘佳莹,刘晓强,曲云峰,姜博,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李集临,张延明. 2018

[3]组织培养诱导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研究.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马有志. 2005

[4]用基因组原位杂交与RFLP标记鉴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代换系. 马渐新,周荣华,贾继增. 1997

[5]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异源染色质及定位核糖体DNA. 钟少斌,张德玉,周楠,蒋建东,姚景侠,A.RLEITCH,I.JLEITCH. 1991

[6]生物素标记的重复DNA序列与黑麦染色体的原位杂交. 钟少斌,张德玉,李浩兵,姚景侠. 1995

[7]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中233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杨永乾,李小军,宋杰,孙玉,茹振钢. 2014

[8]小麦-鹅观草易位系T7A/1Rk#1的选育与鉴定. 别同德,冯祎高,徐川梅,陈佩度. 2009

[9]用AFLP标记鉴定带有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易位系. 白建荣,刘润堂,郭秀荣,侯变英,PeterLangridge. 2000

[10]一个新的抗黄矮病易位系的选育与鉴定. 林志珊,崔志富,辛志勇,杜丽璞. 2005

[11]小麦-簇毛麦单体异附加材料外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 李瑞芬,梁宏霞,赵茂林. 2002

[12]棉花GISH-NOR的初步探讨. 刘三宏,王坤波,宋国立,王春英,刘方,黎绍惠,张香娣,王玉红. 2005

[13]用易位系定位豌豆无蜡粉突变基因w—2. 刘富中,GostimskiiS A. 1999

[14]组织培养创造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染色体易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李洪杰,李义文,张艳敏,李辉,郭北海,王子宁,温之雨,刘志勇,朱至清,贾旭. 2000

[15]普通小麦染色体易位系端体测定的细胞学分析. 钟少斌,徐杰,祝洁,姚景侠. 1991

[16]不同饲粮条件下奶牛胃肠道中内毒素浓度与炎症反应相关关系研究进展. 唐志文,孙福昱,杨亮,熊本海,蒋林树. 2018

[17]利用组织培养和辐射诱变创造高频率小麦与簇毛麦染色体易位. 李洪杰,郭北海,张艳敏,李义文,杜立群,李银心,贾旭,朱至清. 2000

[18]川辐系列小麦品种品系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研究. 宣朴,瞿世洪,尹春蓉,郭元林. 1996

[19]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千粒重和抽穗期QTL的分解. 黄得润,朱玉君,陈俊宇,陈玉宇,张宏伟. 2012

[20]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 聂道泰,胡适全,朱立煌,胡含,贾双娥,庄家骏,钱幼亭,周广和.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