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秸秆直接还田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杰军

作者: 高杰军;于豪杰;王家嘉;汪霄;吴萍萍;李虹颖;李录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长期直接还田;小麦产量;淮北砂姜黑土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4 期

页码: 143-145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砂姜黑土区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长期秸秆还田适宜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设置0、1 500、3 000、4 500和6 000 kg/hm2共5个玉米干秸秆还田量,小麦收获期考察产量结构性状,测定籽粒产量。[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第一个试验年度产量提高3.50%~7.10%,平均增长4.95%,3 000 kg/hm2的中等秸秆量处理小麦产量最高。长期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籽粒产量有重要影响。与对照相比,4个年度试验,4个秸秆还田量处理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96%~6.31%、1.87%~5.87%、0.76%~8.70%和2.27%~8.58%,平均增产5.12%、3.63%、4.31%和6.27%,幅度逐渐增大,后2个年度的增产效应达显著水平,显示了稳定的增产效果。[结论]当前生产条件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玉米长期秸秆适宜还田量为4 500 kg/hm2左右。

分类号: S141.4%S512.1

  • 相关文献

[1]风蚀对土壤养分再分配和生产力的影响. Francis J.Larney,Murray S.Bullock,H.Henry,谢立亚. 2000

[2]多年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刘莉莉,马忠明,吕晓东. 2013

[3]关于2010年五大作物生产的几点建议. 肖志敏,宋庆杰. 2010

[4]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对水生植物源有机氮替代率的响应. 陶玥玥,王海候,金梅娟,施林林,董林林,陆长婴,沈明星. 2019

[5]配方施肥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赵春芝,张建成,张汇娟,单飞彪,韩开明,赵春慧,王海东,张培智,张宏旭. 2012

[6]我国主要麦区小麦氮素吸收及其产量效应. 车升国,袁亮,李燕婷,林治安,沈兵,胡树文,赵秉强. 2016

[7]旱地麦田水肥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巫东堂,李红梅,焦晓燕,周怀平. 2001

[8]控失尿素和含锌锰尿素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马洪波,孙若晨,吴建燕,张永春. 2018

[9]小麦干物质积累和碳氮转运对稻秸非均匀性覆盖还田的响应. 石吕,李赢,刘海翠,薛亚光,韩笑,石晓旭,魏亚凤,杨美英,刘建. 2022

[10]活性腐殖酸缓释肥替代尿素对徐麦新品种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易媛,张会云,刘立伟,王静,朱雪成,赵娜,冯国华. 2022

[11]小麦多年产量空间变异与空间关联分析. 陈云坪,王秀,马伟,赵春江. 2010

[12]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亢秀丽,靖华,马爱平,王裕智,崔欢虎. 2019

[13]不同镇压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张荣亭,麻常妍,马建海,刘佳. 2021

[14]牛粪堆肥替代20%化肥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聂胜委,许纪东,张巧萍,张浩光,张玉亭. 2020

[15]基于无人机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冬小麦产量估算. 申洋洋,陈志超,胡昊,盛莉,周洪奎,娄卫东,沈阿林. 2021

[16]吡虫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麦蚜有效剂量的评价. 刘爱芝,王晓军,武予清,李素娟,李巧丝. 2003

[17]生物有机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及其机理初探. 刘苹,张博,齐军山,林海涛,沈玉文,宋效宗,李庆凯,赵海军. 2019

[18]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2000

[19]亳州市谯城区小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汪明云,樊洪金,李录久,贾祥. 2015

[20]耐盐小麦的突破性研究. 周凌.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