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施福恢

作者: 施福恢;叶萍;林矫矫;沈纬;蔡学忠;田锷;傅志强;刘金明;石耀军;蔡幼民;吴祥甫;M.G.Taglor;M.C.Huggins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绵羊;黄牛;水牛

期刊名称: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ISSN: 1005-6661

年卷期: 1998 年 S1 期

页码: 54-59

摘要: 本文报道应用PCR技术或RT-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或成虫mRNA中扩增到Sj28GST、C-Sjparamyosin、H-Sj23、Sj14、Sj22.6和Sj.TPI6个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抗原的基因,并把它们克隆入适合载体中,在大肠杆菌系统和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系统中进行表达.免疫学检测证明这6种基因重组抗原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我们进一步应用4种比较成熟的基因重组抗原Sj26GST、Sj28GST、C-Sj.paramyosin和H-Sj23进行3批绵羊试验和1批黄、水牛田间试验,评估这几种重组抗原在绵羊和黄、水牛中的免疫保护效果,rSj26GST和rSj28GST分别获得62.1%和50.4%-68.5%的显著保护;n-paramyosin获得42.9%-55.3%、r-C-paramyosin获得44.2%-47.1%的显著保护,r-H-Sj23为51.2%-66.1%的显著保护.各组免疫后的粪便虫卵数和组织虫卵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用r-C-Sjparamyosin、r-Sj28GST和r-H-Sj23免疫典、水牛在血吸虫重疫区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减虫率水牛高于黄牛,显示上述试验的3种日本血吸虫重组分子抗原有希望成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候选疫苗抗原.

分类号: R186

  • 相关文献

[1]阳性水牛、黄牛IgG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 冯金涛,韩愉,袁炜,张欣,许瑞,李浩,陆珂,金亚美,林矫矫,程国锋,刘金明. 2016

[2]三种抗原对家畜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彭运潮,章登吉,石耀军,李浩,陆珂,刘金明,孙安国,刘增再,李海辉,胡述光,林矫矫. 2006

[3]广西本地水牛与黄牛肉品质的比较. 杨承剑,黄加祥,方文远,李玲,梁辛,莫乃国. 2017

[4]牛UC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李秋玲,许尚忠,昝林森,高雪,任红艳,陈金宝. 2007

[5]免疫层析试纸条监测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牛治疗前后抗体消长. 付媛,卢福庄,杨玉焕,俞国乔,顾昀,冯尚连,石团员,贾会娟,张雪娟. 2012

[6]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对黄牛的田间免疫试验. 施福恢,林矫矫,沈纬,李浩,石耀军,陆珂,左新,丁福先,何秉宁,赵克勤,王文忠,宋建平,魏向阳,王德吾. 2002

[7]日本血吸虫冻融童虫苗和提纯抗原苗对水牛的免疫保护试验. 石耀军,施福恢,林矫矫,沈纬,林邦发,张正达,钱承贵,叶萍,田锷,陈永军. 1999

[8]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动物免疫试验. 蔡学忠,林矫矫,付志强,刘金明,李浩,叶萍,石耀军,陈永军,林邦发,施福恢. 2000

[9]长角血蜱的免疫研究进展. 田占成,王秀青,刘光远,白启. 2005

[10]奶牛鲜胚移植试验研究. 张向鹏,何光中,何金平,王正良,徐富国,汪海奎. 2005

[11]受体牛不同处理方法冷冻胚胎移植效果研究. 何光中,龚铭,张向鹏,罗启华. 2007

[12]牛的诱导发情与自然爱情人工授精配种效果比较. 杨兴刚,何光中. 1999

[13]受体牛不同处理方法同期发情与冷冻胚胎移植效果研究. 何光中,龚铭,张向鹏,杨红文,罗启华. 2008

[14]实验感染血吸虫牛、兔抗体的消长规律. 卢福庄,付嫒,赵俊龙,顾小根,俞国乔,张雪娟. 2009

[15]补饲对喀斯特地区黄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何光中. 2008

[16]FASN基因与牦牛肌内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研究. 秦文,吴晓云,李天科,阎萍. 2014

[17]高原牧区犏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沙米,田可川,张艳花. 2003

[18]应用CIDR法诱导黄牛同期发情试验. 肖杰,田金如,梁家奎,牛晖. 2003

[19]类乌齐牦牛EGLN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差异表达. 管春燕,王吉坤,柴志欣,王会,信金伟,姬秋梅,钟金城. 2019

[20]牦牛HYOU1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季文博,王会,柴志欣,王吉坤,信金伟,钟金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