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量及磷利用效率花生品种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天一

作者: 于天一;王春晓;孙学武;吴正锋;郑永美;孙秀山;沈浦;王才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品种;磷利用效率;产量;磷累积与分配;干物质重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6 年 38 卷 06 期

页码: 788-7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讨不同产量及磷利用效率(简称磷效率)花生品种的干物质及磷素累积、分配特性,为高产及磷高效利用花生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在山东莱西和招远两基点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4个花生品种的产量及磷效率差异,以两指标平均值为基准,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产磷高效(简称双高型)、高产磷低效、低产磷高效和低产磷低效(简称双低型)四大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花生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结果表明:(1)34个品种中有27个品种产量及磷效率类型在两试验点表现一致,占供试品种的79.4%,总体表现稳定。(2)当产量类型相同时,花生磷效率主要取决于植株磷浓度及累积量,而器官中磷浓度偏高及营养体磷积累过多,是磷低效的主要原因,基于花生磷高效植株适宜的磷浓度为0.49%~0.55%;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花生产量的关系较小。双低型品种磷收获指数低于低产磷高效型,其多吸收的磷素主要用于茎、叶、针等无经济价值的器官,对产量贡献较小。(3)与低产型品种相比,生殖体及整株较高的磷累积量以及干物质生产能力是高产品种的显著特征,磷浓度及磷收获指数对产量影响较小。综上,较高的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能力、适当偏低的植株磷浓度和适中的磷累积量是高产磷高效花生的主要特征。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青海甘蓝型春油菜不同品种之间磷效率的差异. 许显虹,胥婷婷,张洋,王明文,张荣. 2021

[2]花生磷利用效率及土壤盈余磷分布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 孟翠萍,张佳蕾,吴曼,杨丽玉,梁海燕,沈浦,张正,吴琪. 2023

[3]水稻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初步研究. 阮新民,施伏芝,罗志祥,佘德红. 2010

[4]不同肥密水平对东北粳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侯国强. 2014

[5]小麦花生两熟制高产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 成波,苗丰祚. 1996

[6]广东花生抗黄曲霉高产品种选育研究. 黎穗临. 2006

[7]连作对花生生育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研究. 刘美昌,郑亚萍,王才斌,吕伟,张娟,成波,陈殿绪,吴正峰. 2006

[8]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吴正锋,王才斌,杜连涛,刘云峰,郑亚萍,孙奎香,冯昊,孙学武. 2008

[9]2004年全国南方区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李少雄,梁炫强,周桂元,黎穗临,曹干,林坤耀. 2006

[10]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及农艺性状分析. 董文召,张新友,汤丰收,韩锁义. 2011

[11]2009年全国北方区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潘丽娟,闵平,杨庆利,杨珍,迟晓元,陈明娜,和亚男,曹玉良,禹山林. 2011

[12]高产花生品种干物质生产对产量的影响. 杜红,闫凌云,路红卫,汤丰收. 2005

[13]2013年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 李少雄,钟旎,刘士亚,胡学应,温世杰,梁炫强. 2014

[14]6种鲜食彩色花生品种比较试验. 许博,顾克军,杨四军,张恒敢. 2009

[15]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花生品种比较试验. 于海林. 2007

[16]2010年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 李少雄,钟旎,梁炫强,周桂元,洪彦彬,温世杰. 2011

[17]品种与氮肥形态对花生叶片铁含量和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 张翔,郭中义,毛家伟,索炎炎,李国平,杨稚娟. 2014

[18]2011年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 李少雄,钟旎,梁炫强,周桂元,洪彦彬,温世杰. 2012

[19]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张翔,张新友,毛家伟,张玉亭. 2011

[20]2003年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 李少雄,梁炫强,周桂元,黎穗临,曹干.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