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相关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丰转

作者: 金正勋;马国辉;万宜珍;刘海英;徐美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抗倒性;茎秆形态性状;化学成分含量;相关分析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0 年 04 期

页码: 15-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抗倒性不同的4个粳稻品种分析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倒能力强的品种的物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大于抗倒能力弱的品种,不同抗倒类型品种间基部1、2节间长度、短轴直径、大维管束数目和物理强度比其它特性有更大的差异;灌浆过程中茎秆的物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基部茎粗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硅、钾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抗倒能力强的品种茎秆硅钾糖含量较高,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茎粗以及提高茎鞘中的钾、硅及可溶性糖总量尤其是灌浆后期茎秆的钾、硅总量等将有利于提高水稻茎秆的物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进而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玉米茎皮抗穿刺强度与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张长勇. 2012

[2]不同水稻品种(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形态性状的关系. 朱镇,张亚东,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张颖慧,董少玲,王才林. 2011

[3]茎秆形态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对高产型水稻品种抗倒性的影响. 陈秀英,黄乾龙,李贤勇,王楚桃,欧阳杰,朱子超,何永歆,蒋刚,管玉圣,熊英,黄桃翠. 2024

[4]市售玉米品种抗倒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贾永贵,陈娜娜,铁双贵,燕树锋,孙书库. 2019

[5]玉米自交系灌浆期抗倒性评价及抗倒性状的相关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李东林. 2014

[6]超级稻Y两优2号在两生态区的抗倒性分析. 张俊,李刚华,宋云攀,张巫军,杨从党,王绍华,丁艳锋. 2013

[7]劲丰在新沂市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顾大路,巩普亚,韩从道,马二东. 2010

[8]劲丰谷德与多效唑对水稻抗倒及产量的影响. 杨文飞,许美刚,贾艳艳,杜小凤,顾大路,王伟中. 2016

[9]蛋氨酸对杂交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何冲霄,姚立生,孙明法,顾来顺,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任仲玲. 2000

[10]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抗倒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赖上坤,陈春,赖尚科,王磊,陈卫军. 2018

[11]覆膜旱作对水稻抗倒性的影响(英文). 杨玉,邓文,青先国. 2010

[12]施有机肥对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邓文,青先国,杨玉. 2010

[13]水稻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及其衍生系材料的抗倒性研究. 张鹏,曹一平,高誉,刘美兰,童汉华. 2014

[14]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 关玉萍,沈枫. 2004

[15]节水高产栽培对直播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和抗倒性的影响. 李瑞民,傅友强,潘俊峰,梁开明,雷志雄,陈燕,黄农荣,钟旭华. 2017

[16]立丰灵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姜照伟,李小萍,赵雅静,李义珍,陈双龙. 2011

[17]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雷州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吴华荣,丁万春,蔡腾友,黄农荣,钟旭华. 2008

[18]水稻不同生育期茎秆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 朱镇,张亚东,陈涛,赵庆勇. 2011

[19]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系)节水抗旱栽培下的抗倒性研究. 陈书强,薛菁芳,杜晓东,周通,杨丽敏,赵海新,蔡永盛. 2021

[20]粳(糯)稻穴播特性分析. 李康,甘泉,宋丰顺,林翠香,王晨,吴先美,赵学宇,朱涵伟,董效灵,石英尧,倪大虎.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