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有机培肥对红壤有机碳组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旦

作者: 周旦;王欣;郭小军;孙杰;黄庆海;叶会财;解开治;刘一锋;徐培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壤;长期有机培肥;有机碳组分;微生物量碳氮;产量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8 期

页码: 867-87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以40年红壤长期有机培肥试验为研究平台,探究长期施用紫云英、猪粪及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微生物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化肥处理(NPK)、早稻施绿肥紫云英处理(M1)、早稻施绿肥紫云英和早稻施猪粪处理(M2)、早稻施绿肥紫云英和晚稻施猪粪处理(M3)、早稻施绿肥紫云英和晚稻秸秆还田处理(M4)。于2020年晚稻收获前采集耕作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组分、微生物量碳氮等肥力指标。【结果】(1)长期有机培肥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较不施肥处理CK相比,绿肥紫云英添加猪粪的M2、M3处理早稻产量,分别提高1.4、1.25倍,晚稻产量则分别提高0.59、0.65倍;绿肥紫云英添加猪粪的M2、M3处理早稻产量,较化肥NPK处理分别提升18.1%、10.6%,晚稻产量分别提升15.7%、20.0%。(2)长期有机培肥处理提高了各形态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早稻绿肥紫云英+猪粪的M2处理较不施肥CK处理显著提高易氧化性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P<0.05),且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均高于化肥NPK处理,其中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含量M2处理(0.97 g·kg-1)显著高于NPK处理(0.68g·kg-1)(P<0.05);化肥NPK处理和有机培肥处理(M1、M2、M3、M4)土壤微生物量碳较不施肥CK处理相比提高了22.1%~58.9%,早稻绿肥紫云英+猪粪的M2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231.2 mg·kg-1)最高且提升最为明显(P<0.05)。(3)长期有机培肥提高了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且早稻施绿肥紫云英+猪粪M2处理效果明显;易氧化性有机碳是红壤有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有机碳与易氧化性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及可溶性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4)长期有机培肥提高了全氮、碱解氮等养分指标,产量与速效磷、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可溶性有机碳极显著相关(P<0.01),与全磷、游离态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性有机碳显著相关(P<0.05)。【结论】长期有机培肥通过提升红壤肥力水平,调增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促进水稻稳产增产,尤其是紫云英添加猪粪处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分类号: S511%S153.6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稻油轮作土壤有机碳组分及产量影响. 袁嫚嫚,邬刚,胡润,孙义祥. 2017

[2]红壤旱地施用微孔肥对花生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胡惠文,李钟平,柳开楼,叶会财,徐小林,周利军,王赛莲,夏桂龙. 2015

[3]浙江省发育于不同母质红壤施用硫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孟赐福,曹伟勤,徐永强,许士发,潘丽铭. 2000

[4]红壤生地种植不同品种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 童文彬,王建红,张海燕,曹凯,陈胜浩,张贤,叶静,邹平,徐静. 2019

[5]红壤稻田钾肥施用量对超级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玉屏,曹卫星,朱德峰,周爱珠,林贤青,陈惠哲,周正春. 2009

[6]施肥对红壤地区直播油菜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寅,鲁剑巍,李小坤,刘波,袁福生,肖志强. 2012

[7]镁肥对小白菜产量、矿质元素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黄东风,王利民,李卫华,邱孝煊,罗涛. 2017

[8]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调控研究. 朱永兴,陈福兴. 2003

[9]红壤施用不同磷源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吴崇书,孟赐福,吕晓男,滕淳茜,赵森荣. 2002

[10]栽培模式对南方丘陵红壤旱地春玉米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唐海明,汪柯,程凯凯,肖小平,汤文光,杨光立. 2016

[11]调酸培肥技术对井冈蜜柚果园土壤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梁喜欢,李秀秀,黎鑫林,伍亮,曾天宝,陈先茂,谢江,邓国强,关贤交,邹雪兰,旷允慧,戴星照,彭春瑞,陈金. 2024

[12]湖南地区几种主要土壤施用钾,钙,镁 对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 游有文,黄鸿翔. 1999

[13]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旱地玉米产量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管建新,王泽云,王伯仁,刘淑军. 2016

[14]茶园土壤镁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研究. 阮建云,管彦良,吴洵. 2002

[15]不同黑芝麻品种在红壤旱地的适应性研究. 曾细华,饶月亮,刘宗发,颜小文,程春明,黄海燕,胡金和,乐美旺. 2014

[16]不同钙肥梯度与覆膜对低钙红壤花生根系形态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建国,张昊,李林,刘登望,万书波,王飞,卢山,何翔,易静. 2017

[17]江西红壤旱地木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初步研究. 林洪鑫,袁展汽,刘仁根,肖运萍,汪瑞清,熊英,王霞. 2011

[18]不同种植方式对北疆绿洲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刘瑜,褚贵新,梁永超,李俊华,王飞. 2010

[19]长期棉花连作对北疆棉区土壤生物活性与酶学性状的影响. 刘瑜,梁永超,褚贵新,冶军,刘涛,郑旭荣. 2010

[20]生物炭施用下潮土团聚体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 张帅,成宇阳,吴行,郑琴,王秀斌,张水清.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