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粳型杂交稻寒优1027产量构成指标与相应群体的建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蔡意中

作者: 蔡意中;陈桂发;吴惠民;薛渝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粳型杂交稻;产量构成因子;高产群体;生育指标;寒优1027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91 年 03 期

页码: 41-45

摘要: 本文通过1988—1989年粳型杂交水稻寒优1027小区与高产示范试验,应用微机分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亩产为600公斤时每亩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其增产途径为穗粒并重型。同时,指出相应高产群体建成的主要指标为:基本苗8万左右/亩,最高茎蘖数26—30万/亩;最大叶面积指数8.0左右;齐穗期干重700—800公斤/亩,20—24万穗/亩,实粒数95—115粒/穗,千粒重27克左右。可供粳型杂交稻寒优1027生产应用和参考。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粳型杂交稻机械化高产制种技术. 刘洪,潘玉良. 2021

[2]经基因工程改良的抗白叶枯病水稻粳型恢复系“C418-Xa21”及其杂交稻. 李晓兵,裔传灯,翟文学,杨振玉,朱立煌. 2001

[3]粳型杂交稻双单倍体的遗传及其育种意义. 张承妹,陆家安,万常照,朱艳,汤剑力,高惠娟,侯根宝,施标,张建明,章振华. 2000

[4]南方稻区粳型杂交组合与常规品种的比较分析. 杨仕华,沈希宏. 1999

[5]青海柴达木灌区春小麦增产途径分析. 姚有华,谢德庆,叶景秀. 2016

[6]宁夏高产玉米群体产量构成及生长特性研究. 赵如浪,杨滨齐,王永宏,赵健,张文杰. 2014

[7]徐州24号小麦在淮地区亩产600kg群体质量标准及调控技术. 孙启善,陈荣振. 1996

[8]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白桂萍,刘克钊,谭永强,尹羽丰,余华强,王汉中. 2015

[9]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其高产群体分析. 李贵勇,谭丽明,刘玉文,黄洁,陈双云,夏琼梅,龙瑞平,杨从党. 2015

[10]作物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的构建及生长特性分析. 侯玉虹,陈传永,郭志强,侯立白,董志强,赵明. 2008

[11]小麦/玉米带田不同玉米群体结构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何海军. 2011

[12]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参数及其与产量关系. 孙锐,朱平,王志敏,丛艳霞,勾玲,方立锋,赵明. 2008

[13]玉米高产群体与其源库平衡关系的分析. 张志军,张建新,刘文国,钱淑玲,赵万庆. 2000

[14]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高产群体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王一莹,杜妍,袁静超,梁尧,任皓,于东,刘剑钊,蔡红光. 2023

[15]淮北棉区高品质棉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规程. 杨峰,王阶祥,陈平,李卫华,杨梅,胡新燕,张正敏. 2004

[16]优质杂交粳稻辽16优06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丽颖,张忠旭. 2019

[17]淮北地区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徐杂3号的栽培技术规程. 王阶祥,杨峰,李卫华,胡新燕,张正敏. 2008

[18]不同垄向对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 石绍河,刘宝海,符强,刘立超,王雷,李炜,肖佳雷,王俊河. 2011

[19]杂交粳稻辽优2016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焕勇,梁传斌,李如海,张忠旭. 2013

[20]里下河地区“宁杂1818”一穴双株栽培技术规程. 李锦霞,李爱民,张洁夫,李祥,陈书健.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