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力负荷对两种生态沟渠内沉水植物苦草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蔡敏

作者: 蔡敏;崔娜欣;张旭;陈桂发;周丽;邹国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田径流;生态沟渠;沉水植物;填料;水力负荷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07 期

页码: 1621-16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农业灌排系统改造建设生态沟渠是治理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水生植物、填料及水力负荷等是影响沟渠净化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沟渠和沸石+苦草沟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力负荷(HLR)下两种沟渠对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差异,阐明了苦草对沟渠脱氮除磷的贡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HLR下沟渠对水体氮和磷浓度去除率分别为47.7%~66.0%和57.5%~77.1%,随HLR升高而降低;氮和磷单位面积去除率为305.3~1 009.2 mg·m-2·d-1和17.8~66.7 mg·m-2·d-1,随HLR升高而升高。HLR显著影响沟渠氮、磷净化效率(P<0.05),而沸石填料则影响较小(P>0.05)。与沟渠运行前相比,苦草的密度、叶长以及总生物量(干质量)分别增加5.9~7.0、1.8~2.3倍和4.0~5.0倍,低HLR下苦草生长更好。苦草叶片及根系的氮、磷和叶绿素含量与水体氮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苦草直接吸收去除氮和磷量分别为2 674.4~3 384.1 mg·m-2和579.6~673.9 mg·m-2,对沟渠氮和磷去除的贡献分别为5.6%~19.9%和20.1%~65.0%,苦草吸收贡献率随HLR升高而降低,HLR是影响苦草直接吸收对沟渠氮、磷去除贡献的主要因素。综上,苦草沟渠可有效削减农田氮、磷流失,提高HLR虽然降低氮、磷浓度去除率,但能显著增加氮、磷截留量。沸石+苦草沟渠长期运行后,应及时更新沸石以保障沟渠内填料强化净化功能的发挥。因此,从浓度和通量两方面对生态沟渠净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优化沟渠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分类号: X52%X173

  • 相关文献

[1]冬春季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分析. 张迎颖,闻学政,宋雪飞,王岩,姜智绘,刘海琴,张志勇. 2024

[2]农田汇水河道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分析. 张迎颖,闻学政,姚一丹,杨非,王岩,刘海琴,张志勇. 2019

[3]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姚金玲,郭海刚,倪喜云,王风,郑宏艳,杨怀钦,杨苏树,任天志. 2019

[4]农田径流水无害化处理技术评价方法及模式研究. 沈丰菊,张克强,宋成军,杨鹏,乔汪砚,孙仁伟. 2011

[5]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龚静静,胡宏祥,朱昌雄,汤咪咪,夏星. 2018

[6]不同填料原料对微生物异位发酵床处理生猪养殖废弃物效果的影响. 李艳苓,杨晓燕,董立婷,李斌绪,李峰,耿兵. 2018

[7]发芽糙米中粗多糖的纯化及分子量测定. 刘晓飞,张宇,王薇,关桦楠,张娜,马永强,卢淑雯. 2019

[8]2株抗香蕉枯萎病菌链霉菌固态发酵工艺的优化及混合菌载体的选择. 莫坤联,曾涛,陈汉清,郭刚,曾会才. 2013

[9]微生物异位发酵床技术在生猪养殖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董立婷,朱昌雄,张丽,马金奉,杨翔华. 2016

[10]生物过滤器在臭气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涂德浴,董红敏,张肇鲲. 2005

[11]填料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潘科,祝其丽,汤晓玉,王文国,胡启春. 2013

[12]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机理初探. 王岩,王建国,李伟,薄录吉,杨林章. 2010

[13]沟渠不同水生植物对双季稻田氮磷污染物净化效果的研究. 钱银飞,邓国强,陈先茂,才硕,时红,彭春瑞. 2015

[14]天津地区生态沟渠不同植物配置对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朱晓瑞,张春雪,郑向群,任天志,陈昢圳,杨永安. 2020

[15]不同构造生态沟渠的农田面源污染物处理能力及实际应用效果. 陈桂发,付子轼,杨林章,王俊力. 2019

[16]藻类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的应用. 李胜男,纪雄辉,朱坚,李尝君,简燕,彭华. 2019

[17]黑麦草草帘浮床对农田排水中氮的去除效果. 舒同,周佳林,段婧婧,薛利祥,冯彦房,薛利红,杨林章. 2022

[18]生态沟渠对小流域农田排水中氮磷的拦截效果研究. 田昌,陈敏,周旋,石敦杰,荣湘民,谢桂先,彭建伟,文炯. 2020

[19]生态沟渠在淡水池塘养殖废水治理中的作用及构建技术. 顾兆俊,刘兴国,程果锋,王小冬. 2019

[20]淡水池塘4种生态沟渠净化效果研究. 顾兆俊,刘兴国,程果锋,朱浩.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