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痣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永强

作者: 赵永强;徐振;杨冬静;孙厚俊;谢逸萍;张成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薯黑痣病;甘薯毛链孢;菌丝干重;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6-1197

年卷期: 2018 年 46 卷 05 期

页码: 89-92

摘要: 为了明确甘薯黑痣病菌(Monilochaetes infuscans Ell. et Halst.ex Harter)的生物学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试验田采集甘薯黑痣病典型症状薯块,分离获得病原菌,然后利用液体培养测量菌丝体干重的方法开展了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甘薯黑痣病菌对碳源的适应范围较广,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仅可有效利用有机氮源,最适氮源是酵母粉;生长的最适宜pH值为8~9,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7℃,5 min,且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分类号: S435.31

  • 相关文献

[1]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 赵永强,杨冬静,孙厚俊,徐振,张成玲,谢逸萍. 2016

[2]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高产黄酮的桑黄菌株. 张赫男,汪雯翰,曲德辉,唐传红,张劲松,吴迪,杨焱. 2018

[3]绵马贯众素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高云飞,王文重,宿飞飞,闵凡祥,刘振宇,魏琪,万书明. 2020

[4]生防菌哈茨木霉FJAT-9040深层发酵的生长适合度分析. 葛慈斌,刘波,肖荣凤,陈燕萍,史怀. 2013

[5]培养条件对激活蛋白菌菌丝干重的影响. 易有金,尹华群,罗宽,邱德文. 2005

[6]姬松茸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和条件优化研究. 侯宪文,符瑞益,徐林,文少白. 2020

[7]不同营养物质对白色金针菇菌丝干重的影响. 赵照林,杨杰,骈跃斌,刘欣,郭尚. 2015

[8]不同碳、氮源对长根金钱菌深层发酵菌丝干重和多糖的影响. 宋士良,闵三弟,臧珍娣,劳华均. 1997

[9]温度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培养特性及毒力的影响. 李芳,刘波,黄素芳. 2007

[10]液体发酵茯苓菌5.78培养条件及培养基优化. 曾桂萍,余彩霞,王贵莲,陈思羽,韩燕峰,赵致. 2024

[11]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程斌,高旭,曹宁,辛智海,何庆才,张立异. 2017

[12]耐盐植物海滨锦葵的引种和栽培研究. 尹金来,周春霖,洪立州,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0

[13]绵羊痒螨发育分期观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志蓉,连宏军,徐雪平,范进江,王宏伟. 2000

[14]冷饭团生物学特性研究. 韦茜,刘朝英,赵艳,彭玉基,刘涛. 2010

[15]黔西南地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金线莲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敖茂宏,罗晓青,吴明开. 2011

[16]柠条生物学特性研究. 牛西午. 1998

[17]八角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贵州南亚热区的发展前景. 陈凯,张亦诚. 2011

[18]苏棉24号生物学特性及栽培要点. 蔡立旺,潘群斌,周晓红,杨华,施庆华,戚永奎,陈丽萌,杨明凤,袁增干. 2005

[19]杂交狼尾草茎叶解剖结构及其与主要生物学特性的联系. 陈钟佃,张丽梅,黄秀声,刘明香,黄勤楼. 2009

[20]自由基与细胞凋亡及其生物学特性. 武瑞,康世良,郭保民,刘红葵.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