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喜昌

作者: 陈喜昌;李波;张宇;张立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种植方式;密度;产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1 年 12 期

页码: 19-22

摘要: 为探究种植方式及栽培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主栽品种兴垦3号(半紧凑型)和江单1号(紧凑型)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栽培密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常用的5种栽培方式的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栽培方式间的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50cm小垄栽培方式、1465栽培方式、130cm大垄双行、65cm正常垄栽培方式、65cm偏垄栽培方式;江单1号5种密度的产量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7.875万、6.750万、5.625万、9.000万和4.500万株.hm-2;兴垦3号5种密度的产量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6.750万,5.625万、4.500万、7.875万、9.000万株.hm-2。江单1号最适宜密度是7.875万株.hm-2,兴垦3号最适宜密度是6.750万株.hm-2。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不同平作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宇. 2019

[2]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温日宇,郭耀东,刘建霞,姜庆国. 2011

[3]不同平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叶部性状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宇. 2019

[4]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参数的影响. 卫丽,邵扬,常晓,王和洲,齐爽,王同朝. 2012

[5]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马铃薯新品种黔芋1号的影响. 李标,彭慧元,李飞. 2012

[6]高粱茅粱1号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探讨. 周开芳,左明玉,郑明强,张明生,任明见. 2013

[7]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粮用豇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冬梅,刘恩科,张伟,姜春霞,王晓娟,刘化涛,闫六英. 2018

[8]幼龄胶林下种植密度和方式对菠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赵维峰,杨文秀,张艳芳,刘胜辉. 2019

[9]种植方式和密度对丹参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韩守萍,倪大鹏,朱京斌,朱彦威,单成钢,王志芬. 2009

[10]种植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慧菊,田敏,杨明愈,刘海怡,林原,柳蓉,秦玉芝,熊兴耀,胡新喜. 2024

[11]种植方式与密度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光荣,高世铭,张国宏,王立明. 2010

[12]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粱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刘志,孔凡信,辛宗绪,吴宏生. 2018

[13]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粱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刘志,孔凡信,辛宗绪,吴宏生. 2018

[14]温度对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梁烜赫,赵鑫,陈宝玉,王洪君,王楠,刘春光,曹铁华. 2018

[15]不同密度与种植方式对玉米迪卡008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闫飞燕,石达金,钟昌松,吕巨智. 2012

[16]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王宇先. 2011

[17]桦甸市玉米二比空种植效果研究. 杨宝君,王瑞荣,孙春生,乔志一,张文君,钟彦涛,滕占春,刘淑琴,金洪杰,方向前. 2018

[18]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侯青光. 2014

[19]大垄双行疏密种植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牛世伟,安景文,刘慧屿,何志刚,蔡广兴,叶鑫,张鑫,董环,隋世江. 2014

[20]种植方式对玉米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李伟堂,郑金玉,吴彦波,罗洋,郑洪兵,李瑞平,刘武仁.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