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及秧龄对机械栽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阳

作者: 李阳;程建平;赵锋;汪本福;陈少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机械插秧;晚稻;播期;秧龄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2016 年 35 卷 06 期

页码: 52-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大田试验,设计15d(Y1)和20d(Y2)2个秧龄以及6月25日(播期一,B1)、6月30日(播期二,B2)、7月5日(播期三,B3)3个播期处理,以探讨机械插秧下秧龄和播期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二和播期一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分别高于播期三产量8.7%、3.5%,随着播期延后,播期三各产量构成因子除千粒重外,呈下降趋势。H优518最高产量相比最低产量降低速度显著高于鄂粳403,分别达45.0%、13.5%,花后干物质积累H优518也显著大于鄂粳403。综合分析可知,晚籼稻比晚粳稻对低温反应更敏感,前者高产需提早播种,推迟播期不利于结实灌浆,后者高产也需在较早播种基础上保证足够苗数,两者秧龄都不宜超过20d。播期和秧龄可能导致生理上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分类号: S511.33

  • 相关文献

[1]秧龄对不同类型机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赵锋,皮楚舒,张旅峰,章桃娟,程建平,柯青霞,徐顺文. 2016

[2]不同秧龄对双季稻早衰的影响研究. 龙丘陵,李祖章,刘光荣,孙刚,杨忠保. 2006

[3]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晚稻鄂粳403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培德,徐华山,方国成,杨国才,刘凯,陈志军,周雷,闸雯俊,李三和,游艾青. 2017

[4]播期对长江下游不同类型晚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全育期温光资源配置间关系. 冯向前,殷敏,王孟佳,马横宇,刘元辉,褚光,徐春梅,章秀福,王丹英,张运波,陈松. 2022

[5]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对晚稻的效应. 吴建平,邢丹英,高剑华,杨伟明,许少华,朱诗汉,罗耀美,杨柳. 2009

[6]不同播期对降解秧盘育插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史鸿志,朱德峰,张玉屏,向镜,张义凯,陈惠哲. 2018

[7]机械插秧密度对水稻广两优5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记安,谢春甫,刘长兵,王伟刚,乐菊,汪新胜,罗珍美,程建平,游艾青. 2014

[8]秧好秧盘肥对机插秧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方宝华. 2013

[9]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 牟楠. 2014

[10]辽宁省水稻机械化栽培现状与技术对策. 马兴全,于广星,侯守贵,代贵金. 2013

[11]晚粳稻宁84机插密度试验. 黄宣,叶朝辉,陈国,金林灿. 2019

[12]水稻幼苗根叶伸长动态观察. 李小萍,赵雅静,李义珍,姜照伟. 2014

[13]不同育秧模式对早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陈少愚,赵锋,李阳,程建平,张旅峰,章桃娟,皮楚舒. 2015

[14]水稻机械插秧增苗减肥技术研究. 黄波,王茂理,林承勇. 2016

[15]H优518在湘北丘陵区桃江县作晚稻机插秧栽培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彭锐,彭既明. 2016

[16]超级稻机插播种量对秧苗成毯性与秧苗素质的影响(英文). 滕飞,朱德峰,陈惠哲,蔡雪青,徐一成. 2015

[17]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与区域技术方向. 吴崇友. 2006

[18]不同稻麦种植模式适应气候变化的效益比较分析. 黄焕平,马世铭,林而达,李迎春,庄恒扬. 2013

[19]超级稻机插播种量对秧苗成毯性与秧苗素质的影响(英文). 滕飞,朱德峰,陈惠哲,蔡雪青,徐一成. 2015

[20]水稻机械栽插长秧龄壮秧培育技术初报. 夏俊涛,李雄才,汪光友,魏静,吴世春,任生志,吴山,邱东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