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产细菌素乳酸菌的鉴定及所产细菌素的诱导合成现象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筱梦

作者: 王筱梦;江芸;孙芝兰;刘芳;王道营;诸永志;耿志明;徐为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魏斯氏菌Br26;细菌素;群体效应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21 期

页码: 170-1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发酵大蒜中筛选到一株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Br26,通过用不同蛋白酶处理判断该菌株是否为细菌素产生菌。随后,通过分析自身发酵上清液与其他乳酸菌对细菌素合成的影响,探讨该细菌素的诱导合成现象。结果表明:菌株Br26的发酵上清液经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降低,确定该菌为细菌素产生菌,经16S r DNA鉴定为Weissella sp.Br26。Weissella sp.Br26在42℃、1/4 MRS培养时,细菌素抑菌活性消失,而当添加不同生长时期的发酵上清液时,抑菌活性显著增加,表明该细菌素可进行自我诱导。另一方面,Weissella sp.Br26与卷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的活菌共同培养后,发酵液p H值未有明显变化,但细菌素抑菌活性显著增加,表明细菌素的合成亦可受其他乳酸菌的诱导。综上,Weissella sp.Br26细菌素的合成是受自身发酵液及其他菌诱导调控的。

分类号: TS201.3

  • 相关文献

[1]Bt群体信号应答因子nprR基因的缺失对cry1Ac基因表达的影响. 邓超,彭琦,陈榛,张杰,黄大昉,宋福平. 2010

[2]Bt群体信号应答因子npr R基因的缺失对cry1Ac基因表达的影响. 邓超,彭琦,陈榛,张杰,黄大昉,宋福平. 2010

[3]青贮专用型玉米种植密度对单株和群体效应的影响. 王婷,陈树宾,王友德,郭斌,段震宇,刘志刚,秦廷建,徐斌,张丽华. 2004

[4]黄单胞菌毒性因子调控的研究进展. 唐庆华,张世清,牛晓庆,朱辉,余凤玉,覃伟权. 2012

[5]影响中国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发展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群体效应视角. 关雅琪,鄂志国,王磊,申红芳. 2024

[6]一株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张国强,刘海平,师俊玲,万中义,王开梅. 2010

[7]发酵面团中抗单增李斯特氏菌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李东霞,王雁萍,李宗伟,袁世超,杨慧晓. 2014

[8]细菌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张隽娴,李静,樊铭勇. 2017

[9]一株从泡菜中分离的产细菌素乳杆菌的鉴定及细菌素特性研究(英文). 张国强,樊明涛,师俊玲,方江平. 2011

[10]乳酸菌素基因PlnE和PlnF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 杨芳,余占桥,张日俊. 2010

[11]产高效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杨亚晋,付文娟,刘旭辉,郑召君,张日俊. 2013

[12]细菌素异源表达的研究进展. 余占桥,杨芳,张日俊. 2010

[13]喷雾干燥细菌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卫旭彪,武如娟,郑召君,马广,廖秀冬,张日俊. 2015

[14]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理和应用. 谢建华,吴锦瑞,张日俊. 2009

[15]生物保鲜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特性研究. 朱军莉,王晔,励建荣. 2010

[16]发酵基质对枯草菌素Subticin 112产生规律的影响及发酵参数优化. 尚雅婧,张日俊. 2011

[17]肉鸡肠源产细菌素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 赵艺竹,张静,郭永鹏,赵丽红. 2018

[18]细菌素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机理研究进展. 刘宝生,尚雅静,张日俊. 2010

[19]细菌素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尚雅婧,张日俊. 2010

[20]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王娜,李慧,戴伶俐,孙学颖,靳烨,赵丽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