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失控性细胞坏死突变体rcd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新

作者: 高新;陈子强;宋亚娜;陈在杰;田大刚;林艳;杨绍华;陈松彪;王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失控性细胞坏死;抗病性;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5 年 13 卷 07 期

页码: 1433-14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通过筛选水稻籼型恢复系明恢86的组培变异后代,获得一个失控性细胞坏死突变体rcd1(runaway cell death 1)。结果显示:从苗期后期起,rcd1叶片出现橙黄色类病斑;分蘖期后,类病斑性状加剧;抽穗期后,类病斑串联成片,茎、叶、穗干枯,并衰亡。q RT-PCR分析表明,Os PR1b、Os NAC4、Os PAL1、Os CHT1、Os CHT3、Os POC1等病程相关基因在rcd1类病斑叶片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在野生型叶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田间调查发现,rcd1突变体表现出对胡麻斑病抗性增强。遗传分析显示,rcd1突变性状由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93-11与rcd1配制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将rcd1定位在水稻第12染色体着丝粒附近In Del标记ID7909和ID8337之间约428 kb的区间。测序及共分离分析发现,rcd1与SL基因等位。在rcd1突变体中,SL基因编码区发生G1205T的单碱基突变,导致第370位氨基酸Arg→Leu的变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更深入解析rcd1调控水稻类病斑形成及抗病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水稻类病斑突变体lmm7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孙志广,代慧敏,陈庭木,李景芳,迟铭,周振玲,刘艳,刘金波,徐波,邢运高,杨波,李健,卢百关,方兆伟,王宝祥,徐大勇. 2022

[2]水稻类病斑突变体 lmm4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邱结华,马宁,蒋汉伟,圣忠华,邵高能,唐绍清,魏祥进,胡培松. 2014

[3]水稻类病斑突变体lmm4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邱结华,马宁,蒋汉伟,圣忠华,邵高能,唐绍清,魏祥进,胡培松. 2014

[4]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的生理与遗传分析. 王建军,朱旭东,王林友,张利华,薛庆中,何祖华. 2004

[5]籼稻93-11类病斑突变体的特征研究. 潘璐琪,陆雯,李小白,吴殿星,王雪艳. 2015

[6]水稻类病斑突变体lm8015-2的鉴定与基因的精细定位. 王晨,王备芳,张迎信,曹永润,张越,江敏,边康吉,张小惠,刘群恩. 2021

[7]水稻RNAi突变体库的创制和筛选. 韩小霞,李丁,彭选明,邹朝晖,杨振,王磊,李祺. 2015

[8]浙粳22类病斑突变体spl(t)特征及其基因定位. 陈萍萍,叶胜海,赵宁春,陆艳婷,刘合芹,杨玲,金庆生,张小明. 2010

[9]高粱重要抗性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综述. 梁小红,仪治本,赵威军. 2005

[10]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m452的生理和遗传特性分析. 温晓兰,胡人月,张博文,姚丹妤,彭文涛,万小能,王秀媛,袁军海,刘小粉,孙果忠. 2023

[11]谷子类病斑突变体09-1115的发现及遗传分析. 李伟,智慧,王永芳,李海权,刁现民. 2010

[12]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制. 刘霞,付艳苹,朱晔荣,李艳萍,王勇. 2007

[13]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l的初步定位. 朱磊,朱友林,余潮,张集文. 2005

[14]水稻紫鞘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的鉴定及PSH1候选基因分析. 周可,李燕,王世明,崔国庆,杨正林,何光华,凌英华,赵芳明. 2017

[15]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3的生理特征和基因定位. 龚盼,黎坤瑜,黄福灯,韦荔全,杨茜,程方民,潘刚. 2016

[16]水稻叶片早衰及盐敏感突变体osles的生理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 毛节景,赵晨晨,黄福灯,潘刚,程方民. 2014

[17]水稻G156S披叶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分析.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慧. 2009

[18]水稻雌性半不育突变体M21的细胞学研究和基因的初步定位. 龙思芳,张大双,彭强,姜雪,雷月,宫彦龙,徐海峰,李佳丽,邓如玉,朱速松. 2017

[19]空间诱变水稻品系T2的稻瘟病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定位. 孙大元,陈冠州,张景欣,周丹华,王慧,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 2016

[20]应用RFLP定位水稻的生育期基因. 沈波,钱惠荣,王建林,郑康乐.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