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不同途径还田对土壤结构及有机质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海勇

作者: 李明德;刘琼峰;吴小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草;还田途径;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12 年 04 期

页码: 836-8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的研究了稻草不同途径还田对稻田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体、有机碳总量、腐殖质组成及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肥(CK)及纯施化肥(NPK)对照相比,稻草直接深埋还田(NPK+S)及利用后的菌渣、牛粪、沼渣深埋还田(NPK+FD、NPK+CD、NPK+BD)均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增加>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和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利于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同时能提高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含量和HA/FA比值,增加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和提高松/紧腐殖质比值,能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腐殖质的组成、性质及结合形态,提高腐殖质品质,不过这4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稻草焚烧还田(NPK+S′)在以上方面效果均不显著,且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并不可取。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紫色土区刺槐林极系对土壤结构的稳定作用. 李勇,武淑霞. 1998

[2]一种新型土壤整地机的设计. 刘欣. 2016

[3]十一月果园农事. 李岩,张承安. 1996

[4]果树的施肥方法. 安国宁. 2004

[5]甘肃春蚕豆覆草栽培整体功能效应研究. 王淑英,丁国卫,何永寿. 1999

[6]沈阳地区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必要性分析. 高占文,周伟艳,王金丽,赵大为,程生军,王彦刚. 2014

[7]保水剂对土壤体积膨胀率及土壤团聚体影响研究. 汪亚峰,李茂松,宋吉青,罗春燕,李章程,左旭. 2009

[8]辽东山区坡耕地地埂植物篱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任丽华,贾天会,李欣峰,隋晓丹,郭佰川. 2018

[9]黑土机械压实对土壤结构和甜菜产量的影响. 周艳丽,卢秉福. 2019

[10]土壤孔隙结构与土壤微环境和有机碳周转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维俊,李双异,徐英德,刘旭,安婷婷,朱平,彭畅,汪景宽. 2019

[11]不同耕整地模式作业效果及配套机具研究进展. 王黎阳,杨发展,李维华,姜芙林,荐世春. 2022

[12]耕作方式对根土关系的影响及CT技术在其研究上的应用. 郑洪兵,罗洋,李瑞平,隋鹏祥,王浩,袁野,刘武仁,郑金玉. 2021

[13]蓝莓栽培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狄华涛,陈雪平,霍恒志,李金凤,陈丙义,万春雁. 2021

[14]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对赤红壤和红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崔莹莹,吴家龙,张池,周波,任宗玲,戴军. 2020

[15]不同有机肥连续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董文,张青,罗涛,王煌平. 2020

[16]长期施肥对根系及土壤微生态环境、养分和结构的影响综述. 杨文飞,杜小凤,顾大路,吴传万,王伟中. 2020

[17]蓝莓根际土壤物理性状研究. 陈珣,裴文琪,刘成,龚娜,刘国丽,肖军. 2016

[18]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对不同年限覆膜种植的响应. 黄鉎岚,黄爽兵,程红光,邢丹,吉波,Gratien Twagirayezu. 2024

[19]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郑洪兵,罗洋,隋鹏祥,李瑞平,王浩,任英,袁野,周思琪,田圣陶,刘武仁,郑金玉. 2024

[20]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结构及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贾春林,郭洪海,张勇,孟庆升,杨秋玲,隋学艳.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