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品种对甘蔗生长中后期螟虫分布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志明

作者: 罗志明;尹炯;黄应昆;李文凤;单红丽;王晓燕;张荣跃;仓晓燕;李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品种;大螟;黄螟;分布格局

期刊名称: 甘蔗糖业

ISSN: 1005-9695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17-22

摘要: 通过调查自然种群接虫方式下的螟害蛀孔数,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回归法和Taylor幂指数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螟害蛀孔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分布特点,明确不同甘蔗品种对甘蔗生长中后期螟虫分布格局,以期为指导螟虫预警监测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螟害蛀孔在蔗茎上均呈单峰型分布特征,抗虫品种聚集中心在第4~5节,感虫品种聚集中心则在第6~7节;在不同甘蔗品种上,螟害蛀孔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螟害蛀孔空间分布型一致,均呈聚集分布,其数量和聚集强度与品种抗性相关。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不同抗性等级的甘蔗品种螟害蛀孔聚集原因不同。不同甘蔗品种螟虫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抗性甘蔗品种上的螟虫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感虫甘蔗品种上的聚集除环境因素外,还与螟虫或甘蔗自身生物学习性有关。

分类号: S435.661

  • 相关文献

[1]11个甘蔗品种苗期抗螟虫性评价. 罗志明,尹炯,黄应昆,李文凤,王晓燕,张荣跃,单红丽,仓晓燕,李婕. 2019

[2]大螟和黄螟在蔗苗上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 罗志明,申科,黄应昆,李文凤,尹炯,张荣跃,王晓燕,单红丽. 2014

[3]茭白和甘蔗对黄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潘雪红,魏吉利,商显坤,黄诚华. 2025

[4]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 赖仲廉. 1989

[5]水稻大螟孕卵与寄主杂草的关系及其危害. 李洪山,李慈厚. 2002

[6]浙江省二化螟不同种群和大螟对三唑磷的敏感性研究. 黄诚华,姚洪渭,叶恭银,蒋学辉,胡萃,程家安. 2005

[7]水稻螟虫诱杀植物香根草的发现与应用. 鲁艳辉,郑许松,吕仲贤. 2018

[8]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处理对二化螟和大螟幼虫体内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 黄诚华,姚洪渭,叶恭银,程家安. 2006

[9]取食香根草后水稻螟虫对杀虫剂敏感度变化. 宋瑞雪,鲁涵,鲁艳辉,郑许松,吕仲贤. 2019

[10]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螟虫营养指标的影响. 薛钊鸿,鲁艳辉,郑许松,梁齐,吕仲贤. 2018

[11]四种鳞翅目害虫精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谱及基于RNAi的功能分析. 鲁艳辉,白琪,郑许松,田俊策,吕仲贤. 2019

[12]诱集植物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营养作用及消化酶的影响. 鲁艳辉,梁齐,郑许松,吕仲贤. 2017

[13]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研究. 陈晓娟,何树林,夏琼. 2010

[14]一种优化的大螟人工饲料. 张洪涛,韩兰芝,彭于发. 2020

[15]基于均匀设计优化的大螟实用饲料配方及继代饲养. 戴长庚,李凯龙,王立峰,谭显胜,胡阳,袁哲明,傅强. 2013

[16]转Cry1Ab和Cry1Ac融合基因型抗虫水稻对田间二化螟和大螟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 隋贺,徐艳博,韩兰芝,陈法军. 2012

[17]利用嫩玉米穗饲养大螟的技术. 陈法军,韩兰芝,彭于发. 2017

[18]大螟中肠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马文静,韩兰芝,侯茂林. 2012

[19]利用嫩玉米穗饲养大螟的技术. 陈法军,韩兰芝,彭于发. 2017

[20]转crylAc和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和大螟的致死效应及田间螟虫构成的影响. 高玉林,傅强,王锋,赖凤香,罗举,彭于发,张志涛.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