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春玉米源库特征及其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永宏

作者: 王永宏;王克如;赵如浪;王楷;赵健;王喜梅;李健;梁明晰;李少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产;春玉米;物质生产;源库关系;密度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3 年 46 卷 02 期

页码: 257-2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高产春玉米(15 000 kg.hm-2)的源库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揭示玉米不同密度对源、库及其产量的调控规律。【方法】在新疆、宁夏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玉米高产区共设置4个试验点(新疆农四师71团、新疆农六师奇台农场、宁夏大学试验农场、宁夏同心县),按照统一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广适、耐密、高产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12个密度处理(从1.5万—18万株/hm2)以创造不同源库类型和产量水平,研究高产(15 000 kg.hm-2及以上)玉米的物质生产特征、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单株粒重、单穗粒数、收获指数和粒叶比等源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24 937—54 895 kg.hm-2,19 270 kg.hm-2(最高单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37 417 kg.hm-2,其中吐丝前占44.31%,吐丝后占55.69%;高产玉米产量与最大LAI、光合势均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最大LAI为3.9—11.4,光合势为113 401—502 703 m2.d,最高单产玉米最大LAI为6.68,光合势为348 142 m2.d;产量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88**),15 000 kg.hm-2以上的玉米,单株穗重为95.5—289.6 g,穗粒数为366.6—545.9粒,千粒重为232.6—388.6 g,最高产量玉米单株穗重平均为169 g,穗粒数为469粒,千粒重为361.0 g;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二次函数关系;高产玉米产量与收获指数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收获指数为31.5%—61.9%,最高单产玉米收获指数为51.5%,产量与粒数/叶面积和粒数/叶干重相关不显著(r粒数/叶面积=0.1520,r粒数/叶干重=0.2577),而与粒重/叶干重极显著相关(r=0.5847**),两者呈二次曲线关系,15 000kg.hm-2以上高产玉米,粒重/叶重为1.1—7.13,粒重/叶面积为149.4—506.5 g.m-2,最高产量时的粒叶比为5.39和366.4g.m-2。【结论】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物质积累量、光合势、吐丝前、吐丝后物质积累和吐丝前、吐丝后光合势比例均有差异,产量越高,对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量要求越高,吐丝后光合势比例也越高;郑单958类型的品种在低密度下源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增密能够增产,而增产的主要机制是叶源的增加;高密度下源、库同时增加但增加比例不同导致的库相对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等扩库措施是增产的主要机制。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新疆春玉米源库关系及其栽培措施的调控. 李绍长,田永浩,董志新,孟宝民,慕自新. 2001

[2]春玉米高产区不同基因型品种耐密性比较及特征研究. 赵如浪,王永宏,赵健,张文杰. 2014

[3]不同栽植措施对冀薯332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韩美坤,刘兰服,胡亚亚,高志远,焦伟静,田晴,马志民. 2020

[4]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超级稻'中嘉早17'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徐春梅,周昌南,郑根深,王丹英,胡培松,章秀福. 2010

[5]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结实期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节. 马霓,张春雷,李俊,李光明. 2009

[6]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超级稻‘中嘉早17’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徐春梅,周昌南,郑根深,王丹英,胡培松,章秀福. 2010

[7]气候、品种和密度对东北春玉米增产潜力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赵叶明,张秀芝,李强,朱平,徐明莉. 2011

[8]超高产春玉米品种不同密度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边少锋,徐克章,王晓慧,孙宁,孟祥盟,赵洪祥. 2010

[9]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白岚方,路战远,郭晓霞,孙峰成,程玉臣,贾凯,王玉芬. 2019

[10]不同农艺运筹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展文洁,刘剑钊,梁尧,袁静超,张洪喜,刘松涛,蔡红光,任军. 2020

[11]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 陈传永,侯玉虹,孙锐,朱平,董志强,赵明. 2010

[12]密度与氮肥运筹对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建军,樊廷录,党翼,赵刚,王磊,李尚中. 2015

[13]不同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生产与群体光合性能研究(英文). 王永亮,梁志英,杨治平,郭军玲,郭彩霞,王琦. 2016

[14]膦酸胆碱合剂对东北地区春玉米茎秆形态与质量性状的影响. 裴志超,兰宏亮,徐田军,陈传永,董志强. 2011

[15]东北春玉米密植群体种植方式产量性能效应研究. 王晓波,齐华,赵明,王敬亚,梁熠,盛耀辉,刘明,吴亚楠,于吉林. 2011

[16]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特性与碳、氮变化的影响. 陈传永,侯海鹏,李强,朱平,张振勇,董志强,赵明. 2010

[17]不同密度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孙锐,彭畅,丛艳霞,董志强,王志敏,赵明. 2008

[18]不同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生产与群体光合性能研究. 梁志英,杨治平,王永亮,郭军玲,郭彩霞,王琦. 2015

[19]品种、空间布局及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冠层结构、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朱金城,陶洪斌,盛耀辉,高英波,杨利华. 2015

[20]耐密性玉米冠层结构对密度的响应. 何佳宾,李叶蓓,聂言顺,张萍,郭正宇.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