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紫薯2号的选育及栽培生理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一芝

作者: 谢一芝;郭小丁;马佩勇;贾赵东;边小峰;苏兴智;王维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薯;品种;高产生理;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16 年 01 期

页码: 1-5

摘要: 宁紫薯2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凌紫×川薯69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型甘薯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采用多点鉴定法对宁紫薯2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宁紫薯2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宁紫薯2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2968.0 kg/hm2,薯干产量为6597.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3.22%和32.22%,平均干物率28.75%,薯块花青素含量28.16 mg/100 g鲜薯,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和蔓割病。生理研究表明:宁紫薯2号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81,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高10.2%。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其中钾占主导作用,本试验中施钾量为18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2.4处理3的鲜薯产量最高。

分类号: S531

  • 相关文献

[1]苏薯17号的选育及栽培生理研究. 谢一芝,贾赵东,郭小丁,马佩勇,边小峰,苏兴智,徐宗进. 2015

[2]甘薯品种宁薯192的高产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 谢一芝,郭小丁,尹晴红. 2006

[3]甘薯新品种苏薯9号的选育及其高产生理特性. 谢一芝,吴纪中,张黎玉,戴起伟. 2002

[4]甘薯品种苏渝76的高产生理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谢一芝,尹晴红,吴纪中,戴起伟,张启堂,付玉凡,杨春贤. 2003

[5]‘苏薯11号’的高产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 谢一芝,贾赵东,郭小丁,马佩勇,边小峰. 2014

[6]苏薯9号的高产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 谢一芝,吴纪中,张黎玉,戴起伟,林长平. 2001

[7]甘薯新品种苏薯8号的高产生理特性. 赵荷娟,王庆南,戎新祥,程润东,周一波. 2003

[8]杂交中稻Ⅱ优7号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况浩池,徐富贤,洪松,郑家奎,熊洪,王贵雄. 2001

[9]抗虫杂交棉的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 李维江,唐薇,李振怀,张冬梅,董合忠. 2005

[10]胡萝卜素甘薯品种黔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晓慧,李云,杨雄碧,孙拥军,潘峰. 2016

[11]甘薯新品种苏渝76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谢一芝,吴纪中,戴起伟,张黎玉,邱瑞镰,张启堂,付玉凡. 2002

[12]甘薯新品种苏薯2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4

[13]甘薯新品种苏薯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尹晴红. 2009

[14]甘薯新品种苏薯11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尹晴红,贾赵东. 2007

[15]食用甘薯新品种苏薯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3

[16]食用甘薯新品种苏薯1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2

[17]食用甘薯新品种苏薯2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边小峰,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谢一芝. 2014

[18]甘薯新品种苏薯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 2010

[19]甘薯新品种苏薯1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3

[20]食用型甘薯宁薯19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谢一芝,郭小丁,尹晴红.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