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耕作对农田黑土几丁质降解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隋鹏祥

作者: 隋鹏祥;罗洋;李瑞平;郑洪兵;袁野;郑金玉;王浩;刘武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作措施;几丁质降解菌;chiA基因;几丁质酶活性;黑土

期刊名称: 土壤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799-18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揭示长期耕作对农田黑土几丁质降解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以黑土区耕法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荧光定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耕作措施(灭茬起垄、免耕、间隔深松和翻耕)下0~40cm土层chiA几丁质降解菌基因丰度、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免耕显著提高chiA基因丰度;20~40 cm土层,免耕降低chiA基因丰度、alpha多样性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但是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土壤pH、平均重量直径和养分含量显著影响chiA基因丰度和群落结构.与灭茬起垄相比,免耕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几丁质酶活性,而间隔深松和深翻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几丁质酶活性.结构方程模型模拟发现耕作方式、土壤深度、平均重量直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chiA基因丰度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对几丁质酶活性具有显著直接效应.研究结果为明确黑土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几丁质降解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分类号: S154.3

  • 相关文献

[1]耕作措施与氮肥对黑土流失及氮损失的影响. 宿敏敏,王晓军,高洪生. 2017

[2]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attenuatum产几丁质酶的活性及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 赵洋,陈德鑫,黄化刚,武侠. 2014

[3]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产几丁质酶的活性及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 赵洋,陈德鑫,黄化刚,武侠. 2014

[4]AcMNPV chiA基因表达产物对棉铃虫围食膜的破坏及对Bt和NPV的增效作用. 郑桂玲,梁革梅,李长友,李国勋. 2008

[5]黏质沙雷氏菌C8-8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刘邮洲,罗楚平,刘永锋,陈志谊. 2012

[6]AcMNPVchiA基因表达产物对棉铃虫围食膜的破坏及对Bt和NPV的增效作用. 郑桂玲,梁革梅,李长友,李国勋. 2008

[7]山东茶园土壤几丁质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傅嘉敏,刘腾飞,韩晓阳. 2018

[8]具几丁质降解活性雪灵芝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廖会君,王瑞红,崔月,王贵双,宋福行,张新军. 2023

[9]茅尾海桐花树根际土壤来源几丁质降解菌株多样性及抗植物真菌活性的研究. 王巧贞,李锋,易淑琼,杨玲,潘信利,黄媛林,李喆,李菲,廖思明,黄庶识. 2022

[10]一株蚕蛹壳几丁质降解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赵祥杰,邝哲师,叶明强,罗国庆,肖更生. 2009

[11]农业系统中磷的输移及利用. 刘海英,刘长海. 2004

[12]不同耕作措施对冷浸田亚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林海波,陈正刚,张钦,崔宏浩,朱青,张中和,胡萍. 2015

[13]耕作措施对玉米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马忠明,杨虎德. 2014

[14]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带状留茬间作轮作防风蚀技术研究. 赵举,郑大玮,妥德宝,赵沛义. 2002

[15]农业管理措施对泥沙流失的影响. 刘焕德,孙洋. 2009

[16]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对秸秆还田响应-Meta分析. 张志毅,范先鹏,夏贤格,杨利,刘冬碧,张富林,熊桂云,吴茂前,冯婷婷. 2019

[17]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娄)土土壤有机碳形态及活性的影响. 王彩霞,岳西杰,葛玺祖,王旭东. 2010

[18]生态环境因子对AM真菌孢子形成与分布的作用机制. 孙向伟,王晓娟,陈牧,豆存艳,高飞翔,金樑. 2011

[19]耕作措施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甘作勋,丛日凡. 2009

[20]农牧交错带粮草带状间作防风蚀保土效应的研究. 赵举,郑大玮,潘志华,程玉臣.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