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抗病毒剂及杀虫剂防治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文桥

作者: 王文桥;李耀发;孟润杰;赵璞;李梦;及增发;马春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内吸杀虫剂;抗病毒剂;拌种或喷雾;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7 年 45 卷 01 期

页码: 101-104

摘要: 2015—2016年应用抗病毒剂及杀虫剂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拌种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玉米种子用70%噻虫嗪WS 300 g+10%溴氰虫酰胺SC 900 mL拌种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7.4%~80.5%),明显优于用70%吡虫啉WS 600 g拌种的防治效果(62.7%~65.2%)和用70%噻虫嗪WS 600 g拌种的防治效果(63.9%~66.3%),且无药害反应。喷雾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喷施50%吡蚜酮WG 150 g/hm~2、再在拔节期喷施30%毒氟磷WP 800 g/hm~2+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 150 g/hm~2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防治效果(75.8%~79.2%)明显优于苗期2次喷施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WP 750 g/hm~2的防治效果(52.3%~55.6%)、2次喷施30%毒氟磷WP 900 g/hm~2的防治效果(64.6%~65.5%)及2次喷施10%宁南霉素SP 50 g/hm~2的防治效果(68.2%~71.8%),且无药害反应。

分类号: S435.13

  • 相关文献

[1]植物源天然产物AHO对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病的田间防效. 陈永对,张洁,吴阔,刘春明,肖俊华,李兴勇,张仲凯,董家红,李宏光. 2014

[2]防冶剌吸口器害虫的优秀药剂-70%剌克水分散粒剂. 董丰明. 2007

[3]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研究进展及防治策略. 李敬娜,王乃顺,宋伟,赵久然,邢锦丰. 2018

[4]云南省玉溪市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毒原的分子鉴定. 李帅,朱敏,夏子豪,王廿,周涛,董家红,陈永对,张仲凯,范在丰. 2015

[5]农药使用指南(十)防治蓟马灌根效果好. 吴青君. 2013

[6]VA诱导烟草细胞内防御酶系统与TMV抗性的关系. 赵春颖,李兴红,商振清,李广敏. 2002

[7]植物源抗病毒剂20%丁香酚AS防治西葫芦病毒病药效试验. 陈浩,胡梁斌,王春梅,徐庆宣,黄晓艳,石志琦. 2009

[8]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任春梅,程兆榜,邢卫锋,韩方胜,陆晓蜂,潘以楼,朱桂梅,周益军. 2010

[9]植物源抗病毒剂丁香酚微囊及田间使用技术开发. 张晓艳,陈浩,李敏,邱静羽,石志琦. 2015

[10]医用抗病毒剂脱除葡萄病毒的初步研究. 胡国君,董雅凤,张尊平,范旭东,任芳,朱红娟. 2013

[11]VA系统诱导烟草对TMV抗性与细胞内防御酶系统的关系. 李兴红,贾月梅,商振清,崔丽华. 2003

[12]抗植物病毒天然化合物研究进展. 朱述钧,王春梅,陈浩. 2006

[13]植物源抗病毒剂20%丁香酚水乳剂防治番茄病毒病田间药效试验. 王春梅,潘晓芬. 2013

[14]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杜蕙. 2003

[15]咪鲜·甲硫灵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治试验. 吴祥,吉沐祥,林永,邹华娇,陈源,赵来成,庄桂花. 2009

[16]两种生物药剂对辣椒蚜虫的防治对比研究. 王燕春,赵伟强,杨春喜,曲宝茹. 2015

[17]防治马铃薯枯萎病药效试验. 纳添仓. 2009

[18]不同药剂防治夏秋辣椒炭疽病药效试验. 张军,李桂莲,文林宏,刘阳,郭玉祥. 2009

[19]“灭蚕蝇”不同用法对柞蚕寄生蝇的防治效果. 余文中,岳宣,田应书,冯世华,王庆忠. 2013

[20]病虫兼治新药“蚜粉克星”在大麦上的应用研究.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朱海波.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