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粱产业工程技术研究的定位思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白文斌
作者: 白文斌;张福跃;焦晓燕;董良利;柳青山;平俊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产业;工程技术;思考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3 年 29 卷 11 期
页码: 107-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决制约中国高粱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工程技术问题,通过研究分析高粱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并剖析高粱产业工程技术研究的现状问题,进而探讨高粱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研究对策,针对性的提出7个对策:高粱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高粱育种种质资源创新;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高粱深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本研究旨在推动中国高粱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关于加快我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顾茂芝,代安国. 2003
[2]邵阳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欧阳娴. 2013
[3]对我国种子产业质量体系的分析与思考. 刘翠君,许双全,李炫丽. 2012
[4]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沙棘产业的思考. 陈奇凌,王东健,花东来,张献辉. 2013
[5]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李顺国,刘猛,刘斐,邹剑秋,陆晓春,刁现民. 2021
[6]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一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 卢庆善,邹剑秋,朱凯,张志鹏. 2009
[7]基于1961-2020年FAO数据的世界高粱产业分析. 邹剑秋. 2023
[8]对我国北方地区几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的探讨. 李英能. 1999
[9]畜禽无抗养殖的系统化工程技术与策略. 张日俊. 2020
[10]植物免疫. 成浩,李素芳. 1991
[11]福建省冷浸田治理利用的思考. 王飞,李清华,林新坚,林诚,何春梅,李昱. 2012
[1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技术措施及应用. 常欣,程序,何英彬,隋鹏. 2004
[13]浅析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土壤工程技术——以云南元谋为例. 拜得珍,纪中华,廖承飞,杨艳鲜,方海东. 2004
[14]云南水田甘蔗每公顷产糖15t工程技术探讨. 张跃彬. 2003
[15]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分类. 王丹阳,沈瑾,孙洁,刘清,刘丽,赵靓,程勤阳. 2013
[16]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 薛正锐,姜辉,陈庆生. 2006
[17]通过工程技术创新实现设施蔬菜产业绿色发展. 刘文科,杜连凤. 2020
[18]海水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标准化评价 方法的研究. 张天时,王印庚,黄滨,关长涛,朱泽闻,王浩,范玉华. 2019
[19]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其综合利用工程技术模式. 沈丰菊,张克强,杨鹏. 2013
[20]我国渔港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2—2008). 孙龙.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食用高粱新品种晋白糯1号的选育
作者:孙美红;梁笃;郭琦;张晓娟;范昕琦;王绘艳;赵娟莹;柳青山;张一中
关键词:优质;食用高粱;晋白糯1号;品种选育
-
PAC配施氮肥对高粱花后叶片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作者:张薇;闫鹏;王琦;许艳丽;李桂英;陈迪苏;焦晓燕;卢霖;董志强
关键词: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复配剂;全基施;高粱;抗氧化特性;产量
-
聚糠萘合剂对东北地区高粱不同密度群体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薇;王琦;闫鹏;许艳丽;严洪冬;李桂英;陈迪苏;焦晓燕;卢霖;董志强
关键词:聚糠萘合剂;高粱;种植密度;叶片衰老;抗氧化酶
-
旱作丘陵区不同酿造高粱种质资源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作者:彭之东;范娜;白文斌
关键词:旱作丘陵区;高粱品种;产量;相关性分析
-
高粱的耐瘠性与养分高效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张福耀;平俊爱;焦晓燕
关键词:高粱;耐瘠性;氮利用效率;生物硝化抑制
-
基于仿真模型探讨病毒传播的流体力学实验
作者:李霞;李志强;史振东;焦晓燕;李华;王慧贤;冯占林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飞沫传播;气固耦合;COMSOL仿真
-
山西高粱品种(系)的花后抗旱性评价
作者:吕鑫;平俊爱;牛皓;王玉斌;楚建强;王瑞;樊芳芳;巨岚
关键词:高粱品种(系);花后抗旱性;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光合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