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植物:科学内涵、瓶颈及发展策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新广

作者: 朱新广;常天根;宋青峰;常硕其;王重荣;张国庆;郭亚;周少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数字植物;合成生物学;产量潜力;理想株型;水稻;系统模型

期刊名称: 合成生物学

ISSN: 2096-8280

年卷期: 2020 年 03 期

页码: 285-297

摘要: 当前,各类组学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及超性能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正使得植物科学从描述性、定性研究向精细定量研究乃至理性设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植物的研究应运而生。数字植物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多尺度、多生理生化现象的系统定量模拟,以实现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数字植物将为定量植物科学研究、植物设计及改造提供理论工具。数字植物的发展将支持新代谢通路、基因调控网络的设计,乃至植物理想基因系统的设计,从而为以提升作物产量和优化作物品质为目标的植物合成生物学提供设计工具。本文在分析当前构建数字植物遇到的瓶颈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数字植物所需要的关键措施,即:构建植物生长发育基本模型;获得同化物在各器官间分配的代谢数据;创建模块模型耦联方法;建立数字植物研究公共平台;发展表型数据与机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以水稻为模式植物,开展数字植物指导的分子设计育种;建立支持数字植物的人才培养及储备策略。利用数字植物定量模拟和设计植物是未来植物合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数字植物指导下的作物栽培和育种也是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必然要求。

分类号: Q94-332

  • 相关文献

[1]合成生物学在水稻基因工程及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爽,何勇,童晓红,应杰政,田志宏,王以锋. 2021

[2]水稻理想株型品种的生产潜力及其相关特性研究. 吕川根,谷福林,邹江石,陆曼丽. 1991

[3]水稻卷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优异性表现. 石邦志,孙灿慧,陈文强,周乐良,伍祥,张上都,李甫荣. 2011

[4]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研究进展. 邓启云,刘国华,庄文,陈立云. 2006

[5]云南省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邓安凤,胡廷菊,何兴林,杨从党,李贵勇,夏琼梅. 2009

[6]一份抗纹枯病水稻品种ZH5的抗病虫特性和生物学性状. 黄世文,王玲,王全永,唐绍清,鄂志国,王磊. 2007

[7]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李琼,姜雪. 2022

[8]理想株型在超级稻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曹明龙,吕孝林,刘传光. 2005

[9]水稻理想株型改良的初步探讨与农业低碳浅析. 孙永建,唐清. 2010

[10]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的辩证分析. 代贵金,张满利,蒋洪波,王彦荣,王之旭. 2008

[11]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万常照,陆家安,范洪良,薛庆中. 2000

[12]水稻理想株型的遗传基础研究. 冷语佳,钱前,曾大力. 2014

[13]水稻最佳株型群体受光量与光合量的数值模拟. 高亮之,金之庆,张更生,石春林,葛道阔. 2000

[14]优质稻核心种质绿珍占8号及其衍生系统的理想株型构建. 李宏,周少川,王家生,黄道强,卢德城. 2005

[15]水稻超高产潜力鉴定重要农艺性状因子分析. 陈庭木,王多明,方兆伟,秦德荣,樊继伟,吕孝财,徐大勇. 2013

[16]华安3号在粤东一年双季产量潜力及其增产途径. 王德正,卢映泉,林宗义,郑楚明,郭建腾. 2000

[17]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 郑景生,黄育民. 2003

[18]水稻不同穗形品系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张强,吴长明,傅秀林,赵国臣,李学谌,曹静明,隋鹏举. 2002

[19]日光温室系统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杨学坤,韩柏和,蒋晓. 2017

[20]SIMWR—1空心菜白锈病流行模拟模型. 陈松恩,陈一安,魏晓滨,刘浩官,陈光禄,王志雄.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