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 Ⅱ .培矮 64S/E3 2与汕优 63茎秆抗倒力学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万宜珍

作者: 马国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培矮64S/E32;汕优63;抗倒;力学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7-1032

年卷期: 2003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高产目标产量的生物力学基础,其抗倒伏指数和茎秆物理强度均显著大于汕优63,具有更大的抗倒力.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超级杂交稻培矮64S/E32根系特征初步观察分析. . 2002

[2]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及栽培技术初探. 刘朝友. 2000

[3]超级稻培矮64S/E32百亩高产样方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吴宏恒,张玉烛,徐叔云. 2000

[4]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Ⅱ.超高产的植株性状. 李义珍,杨高群,彭桂峰,林文. 2000

[5]大气CO_2和O_3浓度升高对汕优63生长动态、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赵轶鹏,邵在胜,王云霞,宋琪玲,王余龙. 2015

[6]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Ⅱ.主要农艺学和生物学特征特性. 谢华安. 1997

[7]汕优63稻草营养品质与品种特性的关系. 沈恒胜,陈君琛,谢华安. 2001

[8]镉胁迫下杂交稻2品种幼苗的抗性及镉含量的差异. 王贵民,陈国祥,陈利,王建安,吕川根. 2004

[9]中抗纹枯病组合汕优63抗性利用的研究. 陈志谊,朱玉军,史阿宝,周高明. 1993

[10]汕优63水旱秧秧苗素质与叶蘖发展动态调查. 童继平,韩正姝,方贤斌,韩正佩,董善刚. 1999

[11]特发性马蹄内翻足微创软组织松解术后足底力学指标评价. 刘行,李明,刘星,罗聪,曹豫江,刘传康,瞿向阳,翁刘其,周海,郑超. 2020

[12]谷物联合收割机对山区耕地条件的适应性研究. 陈聪,曹光乔. 2013

[13]苎麻茎秆轴向压缩力学试验与分析. 沈成,陈巧敏,李显旺,张彬,黄继承,田昆鹏. 2016

[14]基于VC++的悬挂架动应力测试数据的处理研究. 刘志如,王春耀,王学农,陈发,刘跃. 2008

[15]分析聚乳酸/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力学及吸水性能. 张瑾,王丽伟,王川,卢碧芸,王伟. 2022

[16]手扶插秧机梯田间转移力学分析. 陈聪,曹光乔. 2013

[17]大麦化控药剂禾丰素的作用特点及使用技术. 申玉香,赵德才,陶红,王海洋,杨华. 1999

[18]高油高产 抗病抗倒―辽豆14号大豆. 王德生. 2008

[19]新型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在小麦后期应用的生物学效应. 杨文飞,曹晓利,杜小凤,顾大路,王伟中. 2011

[20]耐热抗倒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广两优矮93的选育. 陈庭木,潘启民,王宝祥,樊继伟,樊宁声,刘金波,方兆伟,秦德荣,徐大勇.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