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华北旱作潮土有机碳的平衡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伟

作者: 高伟;杨军;任顺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旱作潮土;长期施肥;碳投入;土壤有机碳平衡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5 年 21 卷 06 期

页码: 1465-14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平衡特征对于更好的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培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旱作潮土为研究对象揭示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平衡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利用的培肥模式。【方法】以旱作潮土34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平衡,并通过相关分析分析土壤有机碳与施肥年限和作物产量的关系。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有机肥配施氮肥(NM)和秸秆配施氮肥(NS)处理。【结果】经过34年的不同培肥措施,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处理(NM、NS),施用化肥(N、NP、NPK)处理和CK处理土壤有机碳分别平均增加52.9%,29.0%和11.1%;不同施肥模式下有机碳的盈余量差异显著,施肥的各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均有盈余,其中NM处理盈余量为C 6.61 t/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次是NS处理(C4.68 t/hm~2),不施肥处理盈余量最低,仅为C 0.21 t/hm~2,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旱作潮土有机碳的固定量与有机碳的投入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6**);碳投入的平均转化效率为8.5%,要维持土壤有机碳的平衡,每年有机碳投入量为0.04 t/hm~2。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小麦(r=0.37**)和玉米(r=0.42**)的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包括CK处理)土壤有机碳总体呈增加趋势,该地区旱作潮土有机碳仍具有一定的固碳潜力,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旱作潮土有机碳的最佳培肥措施,可以使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性增加,其次是氮磷钾肥配合施肥处理。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耕层有机碳平衡特征的影响. 李渝,罗龙皂,何昀昆,张文安,蒋太明. 2014

[2]长期施肥下新疆灰漠土有机碳及作物产量演变. 许咏梅,刘骅,王西和. 2016

[3]长期施肥对西南黄壤有机碳平衡的影响. 蒋太明,罗龙皂,李渝,张文安,张文菊,张会民. 2014

[4]长期施肥下红壤有机碳及其颗粒组分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张敬业,张文菊,徐明岗,黄庆海,骆坤. 2012

[5]灰漠土农田长期碳投入与微生物商的关系. 许咏梅,杨金钰,朱光辉,孙九胜,刘骅,王西和. 2014

[6]灰漠土长期定位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刘盈锐,王西和,程军回,杨金钰,屈小慧,刘晓菊,黄伟. 2024

[7]河南省中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 滕永忠,白保勋,陈东海,徐婷婷,宋长新,王卫华. 2019

[8]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田土壤碳库未来变化. 张旭博,孙楠,徐明岗,张文菊,李建伟. 2014

[9]长期氮磷钾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沈明星,沈新平,吴彤东,姚月明,刘凤军. 2004

[10]黄潮土长期轮作施肥土壤有机质消长规律的研究. 张爱君,张明普. 2002

[11]长期培肥对农田暗棕壤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隋跃宇,焦晓光,魏丹,刘洪家. 2010

[12]长期施肥对黄壤养分及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影响. 张邦喜,李渝,张文安,张雅蓉,蒋太明. 2016

[13]长期施肥对黄壤有机碳平衡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雅蓉,李渝,刘彦伶,张文安,蒋太明. 2016

[14]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变化特征. 罗龙皂,李渝,张文安,肖厚军,蒋太明. 2013

[15]长期不同施肥结构条件下的土壤植烟效应研究. 张翔,范艺宽,宝德俊,毛家伟,马京民,桂言伟. 2009

[16]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磷平衡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刘彦伶,李渝,张雅蓉,张文安,蒋太明. 2016

[17]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余喜初,李大明,柳开楼,黄庆海,叶会财,徐小林,陈明,胡惠文. 2013

[18]长期施肥土壤的FDA水解酶活性. 马星竹. 2010

[19]长期施肥下黄壤无机磷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张邦喜,李渝,秦松,李国学,蒋太明. 2016

[20]长期施肥对西南黄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张雅蓉,李渝,刘彦伶,张文安,蒋太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