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C-IMS技术的不同红火蚁监测诱饵的风味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晓彤

作者: 刘晓彤;黄俊;张娟;李晓维;夏小春;吕要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监测诱饵;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风味成分;气味指纹图谱;红火蚁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06 期

页码: 1402-14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讨不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监测诱饵的风味成分,以期获得优化诱饵配方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分析不同红火蚁监测诱饵在60℃下的气味指纹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93个信号峰和87种挥发性化合物,载体物质(CK)中具有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包括3种苯、2种醇、3种酮、2种酯、4种醛、1种呋喃和1种烯;自主配制的诱饵(JR、ZR、JZ)的风味组成相似,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包括2种醇、1种酸、12种醛和1-8桉叶素等;市售火腿肠(HT)中的3种烯、10种酮、1种苯、5种醛、1种呋喃、3种醚、7种醇和4种酯是具有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CK、HT与自主研发的诱饵聚集距离较远,三者均单独聚为一类,相互风味成分区别较大.综上所述,JR、ZR和JZ诱饵中醛类物质较多,而HT中酮类与醇类物质较为丰富.上述诱饵的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能为研发精准高效的红火蚁监测专用诱饵提供重要信息.

分类号: Q968.1%S433

  • 相关文献

[1]基于神经网络及电子鼻的虾夷扇贝鲜活品质评价及传感器的筛选. 傅润泽,沈建,王锡昌,刘俊荣,倪锦,樊文. 2016

[2]双蛋白干酪风味物质研究. 李丽,岳喜庆,张莉,张健,杨贞耐. 2011

[3]传统工艺山西老陈醋发酵及熏蒸过程中风味与功能成分的变化分析. 陈涛,桂青,郭俊陆,王正刚,陈福生. 2017

[4]三疣梭子蟹营养和风味品质比较分析. 郭亚男,韩刚,杨臻,宋金龙,王潇,穆迎春,孟娣. 2019

[5]酸奶发酵和冷藏过程中品质评价及主要风味成分变化分析. 魏光强,陈越,卓加珍,赵存朝,王雪峰,黄艾祥. 2019

[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小米黄酒风味成分. 刘敬科,张爱霞,李少辉,赵巍,张玉宗,邢国胜. 2017

[7]萌芽对花生品质及烘烤萌芽花生风味的影响. 金璐,张丽霞,张东林,孙强,孙晓静,魏松丽. 2021

[8]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甜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 吴忠红,谭慧林,赵雅霞,张健,孔建军,过利敏,吴斌,周琦. 2020

[9]白熟期冬枣果实中风味成分分析. 王淑贞,赵峰,祝恩元,周广芳,阴启忠. 2009

[10]微波烫漂和速冻加工黑毛豆仁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李大婧,卓成龙,刘霞,刘春泉. 2011

[11]不同干燥方法对黑毛豆仁挥发性风味成分和结构的影响. 李大婧,卓成龙,刘霞,刘春泉. 2011

[12]不同干燥方式对慈姑挥发性风味成分影响. 刘春菊,李大婧,刘春泉. 2015

[13]脱水青胡椒粉风味成分的研究. 刘红,欧仕益,王庆煌,谭乐和,宗迎,朱红英. 2012

[14]萃取方法对花椒精油的化学成份、生物活性研究. 王峰,王海平. 2017

[15]4个杂交种质白胡椒粉香气成分的研究. 刘红,欧仕益,郝朝运,邬华松,谷风林,谭乐和,初众,宗迎,朱红英,魏来. 2013

[16]不同品种干制香菇子实体等鲜浓度值差异分析. 于海龙,李玉,陈万超,李文,宋春艳,尚晓冬,章炉军,张美彦,杨焱. 2018

[17]固相微萃取分析海南地区黑胡椒粉风味成分. 魏来,刘红,欧仕益,谷风林,谭乐和,宗迎,朱红英. 2012

[18]工厂化栽培的不同杏鲍菇菌株非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及风味评价. 李巧珍,李晓贝,吴迪,李正鹏,杨焱. 2019

[19]加工温度对哈密瓜风味物质的影响. 操君喜,唐小俊,再娜甫·艾买提,黄小光,朱梅娇. 2003

[20]亚麻籽油调和油的热稳定性研究. 邓乾春,黄庆德,黄凤洪,郑畅,周琦,许继取,杨金娥.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