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关周博

作者: 关周博;王学芳;赵小光;塔娜;田建华;韦世豪;董育红;张耀文;李殿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15 年 07 期

页码: 15-18

摘要: 为了解不同地区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国内318份油菜种质资源品种(系)的9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为0.555296;其次是一次有效分枝数,为0.45018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千粒重,为0.157786。在不同省份所提供的种质资源中,各性状平均值差异显著,而且不同省份的品种同一性状的变幅也不同;主花絮有效长度较长和有效角果数较多的品种主要出现在株高为160~179 cm的品种中;探索了初花期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关系,并评价推荐了部分优良种质资源供育种应用。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西藏油菜地方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黄海皎. 2023

[2]不同贮藏方式对油菜种质资源生活力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高桂珍,陈碧云,许鲲,闫贵欣,李俊,伍晓明. 2012

[3]陕2A不育系微偻量对植株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朱刚. 1999

[4]陕2A不育系微粉量对植株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朱刚. 1999

[5]不同微肥对油菜小组合制种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喻时周,杜才富,秦信蓉,李风华,韩宏仕. 2012

[6]甘蓝型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倪正斌,孙红芹,万林生. 2017

[7]转基因油菜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抗虫性研究. 杜建中,孙毅,曹秋芬,郝曜山,刘龙龙,贺健. 2008

[8]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及耐密油菜育种探讨. 关周博,田建华,郑磊,姚雪雁,韦世豪,李少钦,董育红,李殿荣. 2013

[9]杂交油菜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邓伟,肖华贵. 2009

[10]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白桂萍,刘克钊,谭永强,尹羽丰,余华强,王汉中. 2015

[11]湖南省主推甘蓝型油菜品种种植密度与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性. 邱自祥,刘建英,王同华,范连益,曲亮,李莓. 2018

[12]声频处理技术在油菜上的应用. 张尧锋,张冬青,姜仕仁,余华胜,林宝刚,华水金. 2012

[13]油菜黑胫病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荣松柏,胡宝成,陈凤祥,吴新杰,侯树敏,费维新,李强生. 2015

[14]四川盆地丘陵区不同直播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汤天泽,刘念,张体刚,范其新,陈军,李芝凡. 2016

[15]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黄益国,张学昆,张毅,雷利琴. 2017

[16]2008-2019年中国油菜生产性状变化趋势. 冷博峰,李先容,陈雪婷,唐晶,陈卓尔,张青,王涛,田裕,魏梦升,闫华,刘成,冯中朝. 2021

[17]盆栽条件下不同氮素利用效率油菜农艺性状的差异. 安蓉,曹兰芹,杨睿,伍晓明,陈碧云,高亚军. 2013

[18]10%丙酯草醚乳油对油菜田杂草防效及油菜农艺性状影响. 李建军,胡冠芳. 2007

[19]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王毅,庞进平,董云,靳丰蔚,徐一涌. 2011

[20]盆栽条件下不同氮素利用效率油菜农艺性状的差异. 安蓉,曹兰芹,杨睿,伍晓明,陈碧云,高亚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